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HJANX

[随笔杂文] 说说,成也败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7-5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某用归一法,据屈原的作品,证明屈原不是投江自杀,
直接证明
悲回风“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谏君是谏楚怀王,没有谏楚顷襄王,按自杀早就自杀了。屈原死于楚顷襄王第21年公元前278年,以屈原诗句片段汇编,证明的屈原不是自杀, 是公民的汇编权,没有不尊敬。
反证法证明
假设自杀动机成立,尸谏,政治失意,就该在一开始楚怀王,而不是公元前278年。以身殉国就该是死后57年的楚国灭亡时。屈原死后,楚国人民坚持了57年与秦国抗争救国,则屈原自杀与屈原谏君抗秦爱国矛盾。
归谬发证明
屈原的诗词意志和信仰坚定,屈原的死因存疑。做学问不能人云亦云。假设现实中人云亦云定义为合理合法,就会多一些传谣,多一些冤案。什么存疑冤案都可以简化为,别人那么说,就跟着也那么说,冤案由不得争辩和抗诉。
先生问龙舟赛,端午粽子,来证明屈原投江自杀。又说史记“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
【回先生点评】
《淮南子,齐俗训》“今握一君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由胶柱而调琴也。”
意思是持有废弃法条、过时的旧俗,用胶把弦柱粘住,音就无法调节了。
史记“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司马迁史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完成,司马迁前187年的事,未必100%准确。对照屈原作品,上文证明了屈原死因存疑。(故从略)。
说到端午龙舟竞赛,,粽子丢进水里,鱼虾不要吃屈原。只与水有关,不肯定屈原自杀。
龙舟赛,不只是龙头图腾。
北宋就有流行说:“闵中龙舟制作特异,有所谓白马、青蛙者。不尽为龙也。” 在福州,除了龙头以外,还有狮子、老虎、豹子、犀牛、大象、鸡等龙舟头样式。
龙舟用猛兽头,竞技显示威武,
用小动物头,为祈祷平安,
龙头,用并不存在的神兽图腾,则是神兽驱邪的,
如正月龙灯,二月龙回头,端午龙舟竞赛,草把龙头,纸质龙头,都要在仪式上烧掉。以保障驱邪、祭祀的完整性,
龙舟竞赛的形式,驱散不详。
说到端午习俗吃粽子是屈原自杀。
请问,端午习俗菖蒲艾叶,挂在门窗旁边,又是犯了屈原什么事呢?
端午习俗佩戴香囊,涂抹雄黄等习俗。又是犯了屈原什么事呢?
端午节习俗居多,以谋一个传闻习俗,解释不了其他多个习俗。还要勉强地作基调,限制我的作文自由,你想多了。
综上,对屈原的死因存疑,我的作文,进行的探讨,有理有据。我的作文发帖,经过论坛审核通过,合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苏东坡爱好写诗
有道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乌台诗,从乌台监狱寄出去,他弟弟苏辙收到了,立即写下《为兄轼下狱上书》,替苏轼求情。
苏辙引用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的一个故事。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
意有五女,随而泣。
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
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
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
书闻,上悲其意,此岁中亦除肉刑法。“
苏辙用对比法,宋神宗复审,以为不足刑罚,给予降级处分。
宋神宗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假设宋神宗,真的支持王安石变法,苏东坡必然死翘翘。
这个人怕死,就悔不该,话中带刺,不追随神宗变法。他感觉在狱中会死去,好像他早想好了。没有辩护,任由摆布,这个意义上《狱中诗二首遗子由》就有点儿成功。苏辙来救。
这个人不怕死,没有悔不该,话中带刺,不追随神宗变法。他感觉在狱中会死去,好像他早想好了。没有辩护,任由摆布,这个意义上《狱中诗二首遗子由》失败得很彻底。连累苏辙。
论苏东坡,成也此诗,败也此诗。取决于宋神宗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师与门生
乌台诗案,可以说是北宋一大事件。口传至今,不带政治的历史,一般很难说透因为所以。过程并不复杂,多用个三言两语,聊表讲个大概吧。
先说范仲淹,欧阳修
明道二年(1033)四月宋仁宗亲政,范仲淹自陈州通判调入京城,拜右司 谏职。欧阳修听说后,即从西京洛阳给范仲淹写了这篇《上范司谏书》。看官,不要认为这是巴灰拍屁。上这么一道贺书,讲到点子上了。
谏官虽卑,与宰相等。
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 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 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
天子曰是,谏官曰非; 天子曰必行,谏官曰必不可行: 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
宰相尊,行其道; 谏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
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
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
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
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
宋夏战争爆发后,1040~1043年,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1043年,欧阳修以右正言的官职,可以弹劾其他官员,参予了范仲淹整治吏治的庆历新政,于庆历五年1045年失败,范仲淹贬职,欧阳修上书分辩,因此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嘉佑二年(1057年)二月,欧阳修出任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
欧阳修主考,点赞了苏东坡,欧阳修的推崇,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苏东坡经中制科靠,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凤翔府判官是他的职位,凤翔府在宝鸡市,判官的权限还可以,北宋的什么路相当于大清的什么省,凤翔府相当于陕西省政府,判官,相当于副知府。
就是说苏东坡第一次任职就相当于宝鸡市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犀角牛衣
却说宋仁宗无子嗣,宋仁宗死后英宗接过了4年,传位给神宗。前朝的冗官现象,军费高现堆垒象,神宗叫王安石变法,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官僚土地也要征税,试行裁军,甲制度的民兵。响动较大。
变法,出现了地方执行人借机发财的现象。苏东坡苏学士,何等样人,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出京任职,调迁任职情况要给皇上报表的。湖州知州任上《湖州谢表》“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被钻了空子——话中带刺,不追随神宗变法,下狱乌台监狱。关押了100多天。
苏东坡以为自己大难临头,写诗给子由(苏东坡弟弟苏辙)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和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二首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罪犯以监狱隔绝,怎能通过狱卒梁成,把诗词传给苏辙呢?
狱卒梁成,对苏轼的尊重和同情。冒着很大风险,将诗词传递了出去。最终传递给苏辙,苏辙在收到诗词后,立即上书求情。
苏轼的诗词最终得以传递给苏辙,不仅展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感,也反映了在特殊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帮助。苏辙在收到诗词后,立即写下《为兄轼下狱上书》,替苏轼求情。
“昔汉淳于公得罪,其女子缇萦,请设为官婢,以赎其父。汉文因之,遂罢肉刑。今臣蝼蚁之诚,虽万万不及缇萦,而陛下聪明仁圣,过于汉文远甚。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挺感人的,眼中犀角般珍贵的儿子苏迈,身后一件蓑愧对老妻王闰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狸猫换太子
戏曲电影都上演过《狸猫换太子》,许多人却不知道  这太子正是宋仁宗。
宋仁宗时期,官税收入相当于唐朝的四倍,只因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北宋,大量的土地落在勋官手里,出现了地方动乱,如“五鼠闹东京”。
宋仁宗十三岁登基,由刘太后刘娥垂帘听政。
——
上文一段讲到仁宗亲政。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恩师与门生,是如之何裹入了朋党之争。
朋党之争,也是如第18楼作文讲的那样,由治国宗旨不当,延申的。
赵匡胤做了北宋开国皇帝,总结前朝短命的经验教训,国家大权不能下放给开国功臣手里。
说天下太平了,你们跟随我赵匡胤打天下,实现了国家统一,兄弟变作君臣,该不会再把黄袍,加到某个人的身上吧?
你们流血拼命,不就是要过上好日子吗,我把超量的实惠满足你们,许诺你们子孙,当不当官都享受俸禄。美名曰勋官,只是没有兵权,喝了这杯庆功酒,都回家去吧!
历史叫它”杯酒释兵权”。
——
诗歌之乡版块,我的作文《石长祐不是石长佑》第八楼,由《宿松县志,石秉壬列传》一部《资治通鉴》被改名《溧水通鉴》犯忌讳,讲到高太后、王安石、司马光、宿松石氏。
以及本主题讲到的乌台诗案。
都由”杯酒释兵权”延申的。
”杯酒释兵权”治国宗旨引发了一序列的政治事件,包括乌台诗案事件,围绕勋官与皇权两派的党朋之争,最终导致北宋的灭亡。
勋官子孙享受俸禄,旱涝保收。有资本经商和兼并土地。有资本读书当官。北宋的政治经济权力都落在这帮人的手里。上得殿堂的戴上有触角的乌纱帽,黑压压的像天牛成灾。而西夏小小属国,一闹事,边防就溃不成军,面对边关吃紧,一窝吃皇粮的无能之辈,手足无措。
于是仁宗皇帝调文武全才的范仲淹做了陕西经略(经略一词,留后再说)安抚副使,才收复了失地。
范仲淹庆历新政,针对冗官,裁剪不务实的勋官。
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针对勋官私人收购农田,因勋官特权免交田税而不能继续。裁军减负。施行保甲保丁制度,类似于民兵储备制度。
都因曹太后高太后干预,导致宋仁宗庆历新政失败,和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无疾而终。
——
宋仁宗之妻曹太后,是神宗挂名祖母,是开国功臣曹彬的孙女。
宋英宗之妻高太后,是神宗之母,哲宗祖母,是开国功臣高琼曾孙女。
王安石变法,方田均税法冲击了勋官利益。
苏东坡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高太后知道了,只要出面说句话,比什么都好使。乌台诗案,宋神宗复审,以为不足刑罚,给予降级处分。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1080年二月一日贬到黄州(黄冈)
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7曰13日,在黄冈。写下了气宇轩昂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一个经皇帝降级处分的官,在黄冈接受地方官监视,哪有心思在船上喝酒写诗?谁也不会想到,竟然写出这样的好诗。传到京城会是什么样子?
以高太后为中心的勋官干政的党朋高兴啊!
以王安石为中心的熙宁变法的党朋失败了!
1085年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新法,史称“元佑更化”。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问世)。
苏东坡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短短l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元佑八年(1093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才真正意义上掌握了北宋的实权。苏东坡将何处和从,请听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宋党朋之争,竟然是那样草草收场】

熙宁二年(1069年)苏轼的官职是殿中丞、直史馆,并担任判官告院的职务,苏轼在担任判官告院时,主要负责审核和发布官员的任命文书。
王诜shēn字晋卿,为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的后人,熙宁二年(1069年)娶了宋神宗的妹妹蜀国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
一个爱好诗词,一个爱好书画,熙宁变法。书信和诗反对变法,得罪了新党的官员,所以成为了政治斗争的首要对象。


受乌台诗案牵连,因泄露机密,又拒不交出苏轼诗文。贬官庆州刺史,去了甘肃庆阳。
一损皆损,一荣皆荣。

蝶恋花,小雨初晴
(宋)王诜作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高太后薨,宋哲宗亲政,革新派势力复苏,苏轼的在京仕途就此终止,
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贬到了惠州,后又被贬儋州(海南省)。
苏轼身边随从高俅,做抄写,写得一手漂亮字,会使枪弄棒。介绍给王诜,王诜介绍给端王,水浒传说高俅会踢球。端王也喜欢踢球,元符三年(1100年)24岁的哲宗驾崩,哲宗无子嗣,其弟端王继位,做了宋徽宗。高俅的蹴鞠技艺十分高超,升任太尉。相当于辅佐皇帝的最高军事长官。高俅依旧凭借自己的地位和权势,掌握了不少实权。在宋徽宗的宠信下,高俅并未把这些权力用来加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也没有改善百姓的生活,而是利用手中的职权进行私利的谋取。《水浒传》以高俅为原型,塑造了比高俅更可怕的人物,用烂崽高衙内之流欺男霸女《逼上梁山》。像补破衣服那样,片补片,荒补荒。用人的外围角色搅得北宋乌烟瘴气,加速了北宋的灭亡。
《题燕山僧寺壁》
(宋徽宗)赵佶作
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
甘心万里爲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高俅一直陪伴到靖康之变才死,苏东坡派不上用场的高俅,自从宋徽宗派上了用场,最终徽钦二帝北狩。超乎想象,北宋党朋之争经历太久,就那么草草结束了。为苏东坡一贬再贬,打上了个完整的句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5-7-29 20:59 , Processed in 0.02420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