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1|回复: 12

[随笔杂文] 说说,成也败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6-27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也败也】
相关句熟悉的有,论孔子,成也春秋败也春秋,论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论苏轼乌台案,成也其诗败也其诗。
乌台案是蓄意加害苏东坡的冤案,诗中“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写景寒霜之气让御史台狱的夜晚更加凄楚寒凉,风吹动了檐角上的铃铎发出阵阵声响,月亮渐渐向天边下落。”苏东坡没有抗辩,只能任由摆布。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有韬略之才为汉所用。韩信有功高盖主的表现,威胁汉初安全,推荐人才和打压反叛是萧何职责。韩信没有机会,只能任由摆布。
成也春秋败也春秋,并不是孔子所作《春秋》,而是《春秋》里所讲到的春秋时期,有成功的,春秋时期有失败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经《论语·季氏第十六》嗟叹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说周天子烹鼎齐哀侯。败也春秋。
周武王姬发平定商纣,而得到了天下,因为尚父丞相姜子牙在谋划过程中功劳最大,于是就被封在齐地营丘为东方诸侯之首。后来出现武庚之乱三番反叛,周公旦为了用有限的兵力平定叛乱,就把征伐不臣诸侯的权力委任了齐侯姜子牙,东方和中原的诸侯对齐国都十分敬畏,一直传了五代,齐国都是中原的第一霸主。直到姜子牙的玄孙姜不辰即位,也就是齐哀侯的时候,因为齐国一直和东莱诸部族都有仇隙,可以称之为世仇,莱国虽灭,但莱国近支纪国收留了许多莱国遗民,所以纪国对齐国的态度就很微妙了。后来纪国数次不听齐国号令,与齐国发生争执,一旁崇尚礼仪的鲁国还为齐、纪两国进行过劝解,屡次无果,反而导致傲慢的齐国对爵位更高的鲁国都进行了羞辱和谩骂。纪国乘机向周天子诬告齐国谋逆,想在东方自立为王。周夷王于是求证于鲁国,鲁国因受齐侯怠慢之气,也就对周天子说了许多不利齐国之言,周夷王于是天威震怒,将齐哀侯姜不辰召至镐京,当着天下诸侯的面扔进了大鼎中烹杀而死(公元前868年)。
孔子死后26年,说韩赵魏三家分晋。败也春秋。
公元前453年,晋国三卿赵、韩、魏联合消灭了智氏,三分晋公室领地,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这三家手里。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两小块土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从政治立场上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间接引发了田齐代姜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标志着春秋结束。导致了战国时期臣下克君、父下克子、兄下克弟的混乱局面。
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司马光《资治通鉴》说“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也”。主席说“选择这一年的这件事为《通鉴》的首篇,这是开宗明义,与《资治通鉴》的书名完全切题,下面做得不合法,上面还承认,看来这个周天子没有原则,没有是非。”
周夷王姬胡昏君烹鼎齐哀侯,周威烈王任由韩赵魏三家分晋。以上两例,都是周天子春秋败绩。
在宿松县志,偶然也看到成也春秋败也春秋,以为是创作的作品错了,其实是对历代错录的感慨,所以重在于一个修改的修字。

春秋话题,将续接齐国的谋略,《卫庄姜氏与卫宣姜氏》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姜子牙的后代在齐国的统治持续了数百年,直到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姜子牙的后代才退出了齐国的舞台。
齐国几次成为东方顶级的诸侯,齐国与姬姓诸侯,妫姓诸侯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了说明齐国的谋略,都是谋略。介绍历史事件,介绍历史人物必须还原历史,齐国有两个齐庄公,前庄公购,后庄公光。读者请留意细看姜吕齐国历史年表,请勿要串台了。
附姜吕齐国历史年表:
姜姓君主列表(谥号/姓名/在位时间/在位年数)
1齐太公吕尚(前1046年-前1026年在位),周朝开国元勋,著名的姜太公姜子牙,被封为齐侯,建立齐国。
2齐丁公吕伋(前1026年-前975年在位),参与平定武庚之乱。
3齐乙公吕得(前975年-前932年在位),发展齐国。
4齐癸公吕慈母(前932年-前879年在位)。
5齐哀公吕不辰(前879前868年在位),纪国国君进谗言,齐哀公被周天子烹死。
6齐胡公姜静(前868年-前859年在位)。
7齐献公姜山(前859年-前850年在位)。
8齐武公姜寿(前850年-前825年在位)。
9齐厉公姜无忌(前825年-前816年在位)。
10齐文公姜赤(前816年-前795年在位)。
11齐成公姜脱(前795年-前790年在位)。
12齐庄公姜购(前790年-前730年在位)。
13齐厘公(齐僖公)姜禄甫(前730年-前698年在位)。
14齐襄公姜诸儿(前697年-前686年在位)。
15公孙无知姜无知(前686年在位)。
16齐桓公姜小白(前685年-前643年在位)。
17公子无亏姜无诡(前643年在位)。
17齐孝公姜昭(前642年-前633年在位)。
19齐昭公姜潘(前632年-前613年在位)。
20齐君舍姜舍(前613年在位)。
21齐懿公姜商人(前612年-前609年在位)。
22齐惠公姜元(前608年-前599年在位)。
23齐顷公姜无野(前598年-前582年在位)。
24齐灵公姜环(前581年-前554年在位)。
25齐庄公姜光(前553年-前548年在位)。
26景公姜杵臼(前547年-前490年在位)。
27安孺子姜荼(前489年在位)。
28齐悼公姜阳生(前488年-前485年在位)。
29齐简公姜壬(前484年-前481年在位)。
30齐平公姜骜(前480年-前456年在位)。
31齐宣公姜积(前455年-前405年在位)。
32齐康公姜贷(前404年-前391年在位)。
续接续接齐国谋略之一【田氏“代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田氏“代齐”】
齐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分为吕齐(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
话复前言,【三家分晋】,姜子牙吕氏齐侯,被陈田氏“代齐”了,是怎么一回事。
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前405年),刚继位32届的齐康公吕贷就碰上了田氏兄弟间一场大乱,田会在廪丘发动了叛乱,田和派大将田布去攻打田会,田会投靠了晋国赵氏的赵烈侯籍——“三晋伐齐”。 赵烈侯联合了韩景侯虔、魏文侯斯,集韩、赵、魏三家之精锐,合力救廪丘之围。联军大败齐军,杀齐军三万余人,获齐战车两千乘。次年,联军攻入齐长城,威震天下。
魏、赵、韩三国是要通过“伐齐” 而使齐屈服,答应退兵就附加条件,要求齐康公向天子周威烈王进言,魏、赵、韩讨伐田和有功劳。让周威烈王批准~魏、赵、韩三国正式取代晋国。一个“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标示。周威烈王还不得不同意了。韩赵魏三家撤出齐国,周威烈王接受了齐康公进言,齐康公不认为是受制于人为魏、赵、韩办事,以为很有面子,以为田氏内乱没有损伤到他齐康公吕贷什么。于是奢靡享乐。
子墨子《非乐》记载:昔者齐康公,兴乐万,万人不可衣短褐,不可食糠糟,曰:食饮不美,面目颜色,不足视也;衣服不美,身体从容丑羸,不足观也。是以食必梁肉,衣必文绣。此掌不从事乎衣食之财,而掌食乎人者也。
是故子墨子曰: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
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
齐康公在做了十八年齐侯之后,田和夺位了,自称陈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将故主齐康公迁于海滨的小城。七年后,齐康公薨,这座小城也被收回,吕氏之祀遂绝。周安王姬娇批准田布陈侯为齐侯,以田代齐,说明周天子对那些类似自治县,类似自治乡的人事安排是被动地走过场,分封制权力名存实亡了。
续接齐国谋略之二【夷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夷姜】
齐国公主的确是漂亮,齐国在东部诸侯国的威信摆在那里,几家姬姓诸侯,妫姓诸侯,都希望得到齐国公主,有子蒸父妾,有的父夺子妻,弟偷兄妃,有的一女二夫竟然是父子。有兄宿妹,稀奇古怪的婚姻,超出人伦,超出美丑,颠覆了认知。
夷姜
夷姜,原本是卫庄公的妾室。卫庄公死后,夷姜与还未即位的卫宣公姬晋有私情,并生下儿子公子伋。
卫宣公元年(癸亥,公元前718年),公子晋被大夫石碏拥上王位,是为卫宣公。
百姓论坛有网民shipushui,作品《硕人》,石老师的也讲到石碏que公大义灭亲的故事。
我的作文,不与大名鼎鼎石老师的作文“撞车”。不说卫国石碏在陈国产生的影响。只说齐国几大美女,在卫国,在鲁国产生的影响。
卫庄公有几个儿子?
卫庄公娶庄姜,卫生育,卫风称之为《硕人》
娶陈国历妫夫人生卫孝伯,卫孝伯死的早。
娶陈国历妫夫人的妹妹戴妫生公子完(卫桓公),
卫庄姜氏视为己出,做了庄姜氏养子。
庄公嬖人(宠妾),生子州吁(卫废公)。深得庄公喜爱。受宠而骄横,惹是生非。
卫庄公另娶有一个宠妾,生三公子晋(卫宣公),
公子晋与庄公的宠妾夷姜,生公子伋。名义上是庄公的公子伋,实际是庄公的孙子。公子晋蒸庶母庄夷姜,竟然生子伋,卫国脸面不好看,公子伋就寄养在农村。
卫庄公死后,公子完接替,做了卫桓公,卫桓公就把公子晋作人质,质押在邢国。公子晋与夷姜在邢国又生了一个儿子,名叫黔牟。
先前卫庄公为了锻炼州吁,去管军队,卫桓公一上台就罢了州吁的官。
卫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二月戊申日。州吁纠合一些流民杀了卫桓公自立,史称卫前废公。那姬完本是陈国的外甥,大夫石碏在卫国没有办法为卫桓公报仇,设计诓骗州吁去了陈国,让陈桓公(妫鲍)为他妹子妫戴之子姬完报仇,把姬州吁给攉灭掉。
州吁一上台,好兴兵扩大地盘,拥护的人不多,姬厚(石碏长子)问计于石碏。
石碏说:“朝觐周天子就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姬厚说:"如何才能去朝觐呢?"
石碏说:“陈桓公正在受到周天子的宠信。现在陈、卫两国正互相和睦,如果朝见陈桓公,让他代为请求,就一定可以成功”。
姬州吁姬厚到了陈国的濮地,被捉,石碏派右宰丑,向州吁进献食物时,趁机将他杀死。
石碏派他的管家獳羊肩,在陈国杀死石厚。 十二月,卫国人将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从邢国迎回卫国,并拥立公子晋继位 ,做了卫宣公。
续接齐国谋略之三【宣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姜】
卫宣公一上台,立公子伋为太子,派左公子泄往齐国迎太子妃宣姜,宣姜年轻貌美,于是为宣公报媳为妃。娶了卫宣姜,卫宣公得到宣姜后,宣姜生下两个儿子,即公子寿和公子朔,昔日的卫夷姜黯然失色,不得宠,夷姜因失宠而上吊自杀。东部诸侯,有许多文人为她写诗赞叹。也给宣姜一个警醒,所以卫宣公死后,齐国干预宣姜嫁给宣公的儿子,暂且等后话再说。
既然夷姜生公子伋,是庄公遗腹子,就该是卫宣姜的婆家小叔子,
既然宣公立伋子为太子,就该是为宣姜婆家嫡长子。
宣姜无限纳闷,不伦不类,宣姜与为宣公设计害死伋子。
遣伋子使齐,说持白绫使节,关卡自动放行。
又安排在半路途劫匪截杀,说持白绫使节者是贼盗。
这事让宣姜长子寿知道了,就去追赶伋子,
伋子愚忠,“父要子死,不死不孝”,依然上路。
于是寿子亦雇舟,与太子伋同行。临行前,二人痛饮,太子伋醉昏,寿子趁机盗去太子伋的白绫使节,开船先行,结果被预先埋伏的强盗先行杀害。
到太子伋醉醒后,发现了使节不见、又发现了寿子的遗书,上前追赶,结果碰上事成回航的贼人。
太子伋为使贼人能够向卫宣公覆命,道明原委,亦被贼人杀害。
后来接替卫宣公的,是公子姬朔身上。也就是卫惠公。
姬朔捡了个便宜,当了卫惠公三年,(周庄王元年,公元前696年)卫国不太平,争夺对象只有卫惠公异母兄~夷姜与宣公的次子黔牟。
卫国人不嫌事多,经办知情人左公子泄,因说姬朔捡了个便宜,为公子伋公子寿鸣不平。支持姬黔牟(公元前696年~公元前688年)夺权。
卫惠公被废黜,逃亡到齐国舅舅家政治避难。
有齐襄公在,卫惠公复辟是早晚的事,在齐襄公的帮助下,于前686年率领诸侯攻卫国,杀姬黔牟,复立为卫惠公。
卫宣姜初婚极不正常,齐大夫得臣的妹婿卫宣王竟然是个报媳夺爱的无赖。
卫宣公死,结合夷姜氏的非正常死亡。庄姜氏的孤苦无靠。如果不设谋处理好周边关系,卫宣姜氏也难逃厄运。
齐襄公强迫宣姜改嫁给了卫宣公与夷姜所生之子,公子顽(卫昭伯)。
卫宣姜与姬顽再婚,生子三,齐子(夭折了)、公孙申(卫戴公)、公孙毁(卫文公)
在齐国的外交谋略之下,卫国出现了长达16年的左公子泄与右公子职的公子之乱。
续接齐国谋略之四【鲁文姜、鲁哀姜、鲁出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8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姜、哀姜、出姜】
宣姜是第13届齐侯齐僖公的女儿,说齐僖公的儿子齐襄公让宣姜的儿子复辟卫惠公,让宣姜再嫁她婆家的侄子,尚可说为了什么谋略。鲁国当时也是了不起的存在,猥亵亲妹子犯浑,杀害鲁桓公,齐国的齐襄公,就该算卑鄙龌龊了。
亲兄妹之间的感情,可以是血浓于水,
再怎么血浓于水,但不可以行苟且偷情。
齐襄公眼里根本就没有“礼义廉耻”的概念。从他还是太子的时候,就对妹妹文姜爱的死去活来,后来文姜嫁给了鲁国国君,兄妹俩有很久没见过面,当妹夫鲁桓公有一次带着夫人去齐国的探望时候,齐襄公姜诸儿高兴的活蹦乱跳,见到妹妹没过多久就和她发生了关系。齐襄公知道妹夫知晓了他们的事情,于是先下手为强,派公子彭生勒死了鲁桓公,又杀害了彭生向鲁国道歉。
齐襄公不守诚信,
公元前687年,齐襄公派连称和管至父到葵丘戍守,双方约定“瓜熟而至”。可是到了第二年瓜熟蒂落的时候,齐襄公仍然不派人换防,两位苦守边地的大臣勃然大怒,立刻联系与齐襄公有仇的公孙无知,里应外合杀了齐襄公姜诸儿。

文姜是春秋时期的女性人物,她不仅是齐僖公的女儿,也是齐襄公和齐桓公的妹妹。同时,她还是鲁桓公的夫人和鲁庄公的母亲。文姜因其美貌和才华著称,但也因此与她的兄长齐襄公发生了不伦之恋,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广为人知。
姬允(鲁桓公)。鲁惠公儿子、鲁隐公同父异母弟弟。在位18年。鲁桓公娶齐襄公的妹妹文姜为妻(生儿子姬同),
姬同(鲁庄公)。鲁桓公儿子。去齐哀姜,哀姜与庄公的弟弟私通没有留下儿女。何以为哀姜,无二无女,成了鲁庄公和庆父兄弟两人的玩偶。庆父与鲁庄公的夫人哀姜私通,并且为了夺取权力,策划并参与了一系列的阴谋,导致了鲁国的一系列政治动荡和混乱。
在鲁庄公去世后,为了阻止季友拥立公子般为国君,指使马夫荦杀害了公子般。随后,他又拥立了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启(即鲁闵公)为国君。然而,庆父的野心并未得到满足,不久后他又与哀姜一起策划杀害了鲁闵公,试图自立为君。庆父的行为引起了齐国的干涉,最终在季友的讨伐下逃亡到莒国,并在莒国自杀身亡。
因此有了“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说法,意思是只有庆父被除掉,鲁国的灾难才会结束。
齐桓公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伸张正义,作为一名政治家齐桓公其实一直在密切关注着鲁国的局势。他心里盘算的是如何利用鲁国的内乱为齐国谋得最大的利益。原本想趁鲁国内乱的时候一举吞并鲁国。但是后来鲁国局势的发展被季友稳定住了,哀姜的回国也使齐桓公失去了攻打鲁国的理由。
姬申(鲁厘公、鲁僖公),鲁庄公的小儿子。
姬兴(鲁文公)。鲁厘公儿子。在位18年。鲁文公娶齐昭公女儿出姜为妻,生两个儿子(姬恶、姬视)。出姜的两个儿子被杀,鲁文公死后,出姜回到齐国,何以为出姜,鲁国没有她容身之地,回到娘家,终老在姜吕齐侯国,为之出姜。

齐国姜吕氏,与卫国,与鲁国,联姻。不仅说明了,姜齐的女子美丽,说明了,姜齐的女子的悲惨命运,而且,说明了,诸侯国之间联姻,是另有谋划目的的。


点评

成也芝、败也芝,重演历史帝王史。以史为鉴当牢记,愿君青史留美名。  发表于 2025-6-29 06: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6-29 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萧何,生死两妇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韩信写三笔日记
史上地名要考究;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想到的;韩信知恩图报。
史上地名要考究
韩信封为楚王时在云梦泽(洞庭湖区域)
韩信封淮阴侯在江苏淮安。
我们读史,只站在历史背景下读史,所以地名不是今天同名的地名。如淮阴侯韩信,布衣时贫困潦倒,在南昌亭长家某生活。这南昌亭,就不是江西南昌某一个亭。秦汉时候的亭相当于一个公社,那时候人才缺,党政军三官合一一个亭长,间任乡长、书记、派出所长、武装部长、商业局长等职位。负责行政、治安、警卫、商业、有押解徒役,传输文件,和  民事管理权利,但是一个亭管区面积,没有一个公社大,相当于一个较大的村庄。
历史上的称呼,也不能用现在想象的称呼,韩信虽然被漂母称为“王孙”,但这更多是一种亲切的尊称。并不是说他真的是某个王公的孙子。
《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府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出身贫寒,早年生活挺不容易的,后来凭借自己的杰出的军事才能,赢得战争胜利,封为淮阴侯。
韩信曾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文韬武略,非同小可。
作为一个能办大事的人,当能屈能伸,忍辱负重,大智若愚。如果和人硬碰硬,一时冲动,立即毙命当场,就没有机会创造未来的辉煌了。所以有韩信也受胯下之辱。
韩信虽然军事才能出众,但他在政治上就没那么老辣。他知人善断,能组织协调多兵种作战,但自立为王,对政治斗争这一套不太擅长。
当时的局势复杂,多方势力对抗,自立为王意味着要和风险极大。而投靠他人呢,至少能有个相对安稳的环境来施展自己的才华。
一个只能靠投靠他人的人,他的周围永远都复杂,永远都有多方势力与他对抗,淮阴侯,所以不能称王。没有像项羽那样活得舒坦,死得惨烈。历史就是这样充满变数和遗憾。韩信他没想到自己最后会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只有一个地方,韩信知恩图报。如说现代,该表扬,但是我认为,正因为韩信知恩图报,韩信非死不可。
续接【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想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想到的
司马迁说:
汉王之困固陵,用张良计,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项王亡将钟离眛家在伊庐,素与信善。项王死後,亡归信。汉王怨眛,闻其在楚,诏楚捕眛。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陈平计,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发使告诸侯会陈:“吾将游云梦。”实欲袭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发兵反,自度无罪,欲谒上,恐见禽。人或说信曰:“斩眛谒上,上必喜,无患。”信见眛计事。眛曰:“汉所以不击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汉,吾今日死,公亦随手亡矣。”乃骂信曰:“公非长者!”卒自刭。信持其首,谒高祖于陈。上令武士缚信,载後车。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阳。
……,……。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路某认为,韩信封了国之后,对那个曾经让他从胯下钻过的人,不仅没报复,还封了他做楚中尉,大度和宽容,展现了非凡的气度和胸襟,也挺让人佩服的。
韩信寄食在下乡南昌亭长家。日久不再愿意接济他,而且还表现得颇为不耐烦。韩信封了国之后,韩信不缺钱,却只给南昌亭长百钱,还说亭长是小人。这就不对了,受人点水之恩,当涌泉之报,再说了,那年月,谁供养得起长久寄食的懒汉呢?
路某认为刘邦时代,阴阳倒置,是非曲直,不能用现在的认知去读懂那个时代的。谁功高盖主,谁的声誉大于刘邦都不行,萧何不行,韩信就更不行。
韩信封了国之后,报恩漂母善良妇人,在贫困时给予饭食,韩信知恩图报,赠予她千金,非亲属关系,却为她修建陵墓,至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漂母墓,漂母祠,传颂着“一饭千金”美德与感恩。韩信的这些行为,声誉日益高涨,离死期就日益接近。
续接【韩信知恩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30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信知恩图报。
有人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生也妇人死也妇人。恐怕就是讲韩信记住了这个善良的漂母,以及漂母的一句话“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一个正常人,一生享受过许多次恩,可以说毕一生努力而不能报恩之万一。
韩信既然知恩图报,也就有报不完的恩,也就不可能造反。
韩信当初得漂母一饭之恩,而活,得漂母一语,报以千金。修建陵墓的行为。当时的法律体系与现代不同,帝王将相确实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韩信为漂母修建陵墓,彰显孝道和感恩的美德,而非违法建筑。
韩信在当地大得民心,就是对刘邦扩军加大赋税的对比,形成了对刘邦的威胁,那时,不可能有“疑罪从无”这一条法律。导致韩信死无葬身之地。
有人会说了,你路某又瞎扯吧。
我告诉你。可以拿萧何当官前后行为不同,来证明我的推论。
萧何立法,他自己明明不腐败,却偏偏要装出一副穷奢极欲的“腐败”模样来。自毁名声,关键是不如此,不能打消刘皇帝的疑虑。因为,皇帝有疑虑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轻则抄家,重则掉脑袋。
刘邦在外地平叛,萧何一心支前,忙于政务,什么事也没耽误,刘邦的使者却越来越频繁的过来询问。时间一长,萧何就有些不明就里,百思不得其解。
有天一个门客,悄悄对萧何说:“你不久就要被灭族了。你现在身为相国,功劳第一,除了皇帝,没人可以和你相比。你从当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老百姓都亲附你。
你孜孜不倦的办事,使得民众和谐相处。
皇帝所以屡次询问你的情况,是害怕你的威望过高,情动关中啊。”
萧何一听恍然大悟,萧何搞“腐败”的消息很快传到军中,刘邦听了反而非常高兴,安心平叛。
萧何这种扯蛋的做法,遭到当地人的不齿,却赢得了刘邦的信任。
历史人物的局限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考察到萧何为什么突然的,一个立法者,以犯法的形式出现,反而平安无事,就可以反推出韩信得民心而死。并非韩信造反而死。
曾记否?
八仙之前,汉钟离原名钟离昧,钟离眛是东海郡朐县伊庐乡(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先是楚霸王项羽麾下的一员猛将,作战勇猛,屡建奇功。但后来,因项羽生性残暴且疑心重,钟离昧便离开了楚军,投奔了韩信。
然而,好景不长,刘邦又忌惮起韩信的功高震主,并听信谗言,认为韩信有谋反之心。为了消除刘邦的猜忌,韩信无奈地选择了牺牲钟离昧,将其首级献给刘邦。
亡将钟离眛自杀,献首给刘邦邀功。
刘邦不认为韩信杀人有功而加赏,相反,从一个楚王的王位上把他拉下来,贬值为淮阴侯,刘邦时期王公侯三级差别很大。
你韩信在云梦泽(洞庭湖)做了楚王,一下子下放去了江苏淮安,工作表现,不可能比献上汉钟离的首级更大,
则知,在刘邦那里不是按正规玩法出牌,越是在淮阴深得民心,越是死无葬身之地。
可以得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指的是韩信与萧何。
生也妇人,死也妇人,指的是韩信与漂母。
萧何是一个人,妇人也是一个人,
对比之下,不可能妇人是两个不同的人。

点评

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先入为主。  发表于 2025-7-1 07:42
你去考证。  发表于 2025-7-1 07: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5-7-1 11:05 , Processed in 0.03024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