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79|回复: 9

老城·老街·老房子 ——拆建声中改建漫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1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要问当下宿松最热的话题是什么?无疑是老城改建。如果要问当下宿松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不可否认,是如何改建?
      今年6月2日,随着一纸《宿松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老城区更新改造的通告(松政秘〔2022〕52号)》文的发布,立马引爆宿松全城,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据一位市民网友介绍,这条《通告》在抖音、快手、短视频社交平台一经爆光,立马引来10W+的流览点击量,并形成广泛热议。
     更有甚者和热心的网友将老街作为“网红”打卡地,以此留下最后的纪念。足见宿松民众关注度之高,参与度之强烈。
2.jpg
      6月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宿松老城区更新改造工作推进会。县委副书记、县长许晓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齐心协力、锁定目标,全力以赴推进老城区更新改造工作。”
      6月8日,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余炜做客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室,就老城区更新改造的背景;老城区更新改造的预期目标;老城区更新改造的工作原则;老城区更新改造具体实施范围;老城区更新改造目前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计划等等,向宿松的百姓和网民朋友进行了详细政策解读。
      宿松老城改建势在必行,箭在弦上。老城改建工作迅速启动,在紧锣密鼓中进行。
      宿松老城、老街、老房子站在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当口,又该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也绕不开的话题。尽管众说纷纭,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愿望总是美好的。
3.png
       过去:那些曾经历史的印记
      宿松,原名松兹,是在西汉松兹侯国的基础上建置的。高后四年(公元前184年)建立侯国,至西汉末(公元5年)废,中散大夫张何丹以忤王莽谪松兹令,县治由松兹侯国驻地,现凉亭镇的仙田铺迁到今县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安徽古老县份之一。
      据《宿松县志》记载:张何丹虽由京官贬为松兹的第一任县令,但他忠于职守,造福乡民。 “公元18年,松兹大地久旱不雨,河水断流,池塘枯竭,天地龟裂,禾苗干焦。张何丹在河西山水口雨坛上为百姓求雨不幸中暑身亡。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求雨的坛旁竖了一块大碑,碑上刻着“县令张何丹之墓”,建庙曰“大王庙”。直至今天,“大王庙”仍然幸存,人们不时朝拜祭祀,缅怀这位县令。现张何丹墓和纪念庙宇遗迹尚存。”再者,《三国志·吴书·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称:“陈武,庐江松兹人,孙策时拜为别部司马。”陈武死后归葬故里,其墓地就坐落在宿松陈汉钓鱼台水库旁。现遗址、地面遗存物明显可考,有力地印证了史书记载。
      陈洁,文史学者,曾任宿松县文物管理所书记、图书馆馆长多年。经他多方调研和考证,认为:宿松旧县无城,直到明末万历年间,监军史可法至宿松创建城议,请旨后挑选了时任太平府照磨的苟天麒来担任宿松县令,第一件事就是督建城墙。建起后的城垣周长四华里,垛口 1420个,城门楼六座:东寅宾、南熏阜、西鳌奠、北拱辰、小东集贤、小西永济。抗日战争时期遭拆毁,解放战争时又在旧城基础上建筑一座土城,至今城墙遗迹难辨了。两千年来,宿松县城建设是很缓慢的。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先生早年在回忆中说,1938 年他到过宿松,其印象是:“荒城僻径接空祠”。就是说抗战时期宿松县城很荒凉,祠堂很多,商铺及普通人家的建筑很少。
4.png
      在宿松老城区,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老厅。老厅坐落在老城区的中心地带,东临黎河公园,南接民主西路,西连北门街,北面是宿松商城,占地面积大约十几亩。
      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老厅一带是县委、政府机关的集中区,成为县城的“政务中心”,周边是商业街。改革开放前,这里是宿松县城最繁华的地方。随着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老街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老厅作为老城区的商业中心,风采不减当年。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与现代建筑风格的交融,传统商业模式与现代商业模式的交织,老厅散发出越来越浓的时代气息的同时,更加充满了一种亲切感。
      年过七旬的吴汉亮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宿松人,40年前开始从事地域文化研究,熟知老厅的人文历史。
5.jpg
      据吴汉亮先生文字记载,现在能看到的原县水利局办公楼和原广播局办公楼,两幢“红楼”是上个世纪50年代仿照苏联的建筑式样建造的,是当时县委机关和军事机关重要办公场所。从清朝到民国,这里是县衙所在地。清康熙二年,知县王民皞对县衙进行扩建,修建了正堂、站厅、幕厅、典史厅和主簿厅。老厅设在县衙厅堂外,地势较高处的一个大广场。过去,在老厅广场西南边,建有一个大戏台,又称会台,主要是作为集会和演戏的活动场所。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将旧县衙拆除,在遗址上建起了机关办公楼、县食品厂、酒厂和国营商店等。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来人口涌入县城,老厅变得越来越拥挤。
      老厅,给宿松人留下更多的是红色记忆。1927年4月17日,首任中共宿松党支部书记徐文藻召集县内各界人士,在老厅戏台召开讨蒋(介石)大会,会后11天,徐文藻在县城被捕,英勇就义于老厅广场,年仅23岁。
      1940年5月6日,日军派出6架军机,轮番轰炸宿松县城,在老厅北边的宿松中学,落下几发炮弹,炸死学生6人。(其中,宿松4人;太湖1人;黄梅1人。)事后,校长张柱中组织万人在老厅广场集会,声讨日军罪行。
      新中国成立后,以前建在老厅的旧县衙、广场、戏台,逐渐被机关单位、商铺、民宅等取代。如今,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少之甚少,比较久远一点的老宅子,算民国时期的了,解放初建的居多。
      老城。老街。老房子。见证的是历史——
6.png
      现在:不可灭失的文化基因
      “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这是宿松中学教师黎在珣为《宿松地名典故》一书作序中写的一句话。黎在珣先生认为,一个有一定历史长度的地名,不只是那个地理实体各种信息的集合,蕴含其中的一些文化因子会积淀在生活和曾经生活于此的人们的心中,构成了一种地域性的文化心理结构,因而成为那里生活过的人情感所系的纽带。
      地名,让我们更容易记住历史,也更容易点燃我们的思乡情怀!
      吴汉亮老人说,2010年,政府部门在老厅修建了一条宽约10米,名曰“老厅街”的商业街。如今,昔日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老厅广场已不复存在,人们只能以老厅街做标识追溯古时老厅的历史记忆了。
      文史学者陈洁先生在《松兹历史文化丛书(宿松历史人文风物)》曾撰文——《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美丽松兹古城》。他说,“宿松老城区终究存在一个改建的现实。虽然城外原有2座“文峰塔”,城内有文庙与儒学,松兹书院与考棚等古建筑不复存在,老城区没有留下什么名胜古迹,但它总归是一处古老的县治所在地。理应从现在做起,有选择地保留一些古建筑。”据他多年实地走访、调查,老城老街南门口和方家弄一带还有一清末民初的建筑。如徐氏宗祠、黄家大屋、北门的熊氏祠堂等都应予以保护和管理。
      原宿松县博物馆馆长张振华先生于2017年曾参加县政协组织的一次对宿松古城区进行保护与开发考察调研活动时,他发现小西门城郊的一座小桥——苟迩桥。桥下的河即是宿松古城的护城河(即现在的向阳河),而苟迩桥正是架在护城河上供人们进出宿松城的一条通道。
7.png
      张振华先生在文字记载中写道:“宿松古城几经战乱,如今已荡然无存,甚至未留下一丝残垣的痕迹。唯独苟迩桥承载着370余年历史沧桑的记忆,依然静卧在古老的护城河上。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仍未查到苟迩桥的“迩”到底是不是这个“迩”,但毫无疑问,一定与纪念苟天麒有关,姑且用闻名遐迩的“迩”吧。苟天麒是幸运的,苟迩桥更是幸运的。”
这苟迩桥难道就真的是幸运的吗?据县内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2020年,县里对向阳河道进行改扩建,这原本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但为了图施工省事、便倢,对横卧在河道上的古桥——苟迩桥,视而不见,势必遭到拆除,苟迩桥终究难逃厄运。为此,让众多百姓和有识之士扼腕叹惜。
      不仅如此,原本规划设计的岸道,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被迫缩水改为人行步道。于是,有百姓说了,“这老城改建,首要打通通德街,连接环城路。这环城路又在哪里?这之后新建的通德街与向阳河步道又能相匹配吗?岂不是自欺欺人?
      陈洁先生同时认为,“老城区如不加以独具匠心的改建,隐患会更为严重。现时的问题是,在老城区都没有留下一点水源。除了黎河园外,‘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如方家塘、金家塘、儒学塘、双井塘等都已填平,盖起了整幢楼房。每到雨季,每条街道积水成患,排水系统起不了作用,市民对此深有体会,多有怨言。整个城区只看到拥挤的房屋,容积率、绿化带设计规划极不科学,没有空间,连一个小广场都被商业用房包围了,外地来人在老城区就很难找到我们有一个象样的休闲广场。冬去春来,居住在这个小县城的人们也很难闻到油菜花的清香。究其原因,就是城边的河西畈、五里畈等处的大片良田都已被开发利用了。”
8.png
      马头墙,木质门楼。徽派建筑。纵观老城老街,虽然这些古民居丧失殆尽,剩下的也是残垣断壁,如果再不有选择性地加以修缮利用,那么,这一切将荡然无存。历史和人文文化景观将惨遭灭失。
      犹记得2019年9月,面对老城老街乱搭乱建,县有关部门大力实施拆危。曾有众多网友在网络媒体发声,并发文称,让仅存的“红楼”保存下来,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
9.png
      宿松非遗文化传承人司国庆就认为,“我们要铲平一座“红楼”容易,但要再建起一座“红楼” 就并非易事。即使是金子换来的也是假的,这是一种厚重文化的底蕴和颜色。我们能复制吗?只能是合理保护、开发和利用。”更有有识之士认为,建筑的文化、历史价值要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宿松可供保护这样的“红楼” 几乎是没有了。“红楼”的建筑,苏式的风格,印证的恰恰是那个年代一段“红色的历史”——
       从宿松走出的司令员,原贵州铜仁军分区司令员欧阳青在看了“红楼” 的图片后,曾留言,“红楼” 满满装的都是儿时的记忆和美好时光。他说,他从小就是在“红楼” 边长大。现在,宿松唯一能让他记起的就是这2幢小“红楼”!
      黄山市住建局二级调研员,宿松藉原总工程师刘幸华在看了“红楼”视频后,更是大声疾呼,“城镇化建设,千万别摧毁了乡愁,割断了文脉,断离了文化。······”
      2012年,在编辑出版《松兹历史文化丛书》,时任宿松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华在开篇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环境的优与劣,民众幸福指数的高与低,如果仅看GDP等经济指标,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是文化积淀的深与浅,人文精神的丰与歉。”
      落实文化自信战略、扛起政治责任,顺应民意呼声、保存历史符号元素,无疑是对宿松的历史、现今和将来负责任之举!尽管“红楼”从建筑本身并无特殊之处,但放在宿松这方土地、带有浓厚气息背影上考量,保留、保护,必将保值增值。——在民众一片呼声中,“红楼”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逃过一“劫”。
10.png
       明天:构筑和谐历史文化街区
      老城。老街。老房子。明天会是怎样?功能如何定位?未来的走向又在哪里?作为宿松人没有不关心,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都是亲历者、参与者、建设者,当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宿松文化学者吴淑婷认为,“城镇街区建设面临最大的问题和矛盾是文化审美水平与城市文化品位之间的矛盾。一是城市文化缺乏鲜明的个性。宿松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但现已淹没于浓郁的商业氛围中,要打响文化牌,需要培育富有个性和张力的地方文化品牌。二是群众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难以适应现时代的要求。审美的缺失,导致城市品位不高。三是城市布局比较混乱,城市功能性分工不明确,缺乏一种整体有序的城市美。”
       正视和破解这种矛盾,“其一,要大力扶持本土文化。作为一个位于三省交界,地理位置优越的小城可考虑走发展多元文化的路子。无论如何发展,宿松本土文化不能丢。因为本土文化是一个城市的根,只有根坚实了,才能枝繁叶茂,花红柳绿。另一方面,本土文化只有走向市场才能有活力,才能真正生存下来。其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就必须不断增强城市的文化底蕴。我们应积极保护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维系宿松历代相连的“文脉”。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产,将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和现代城市文化发展结合起来,突出文化带动经济的作用。要将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旅游产业的开发,深人搜集、挖掘遗存和演化的当地文化,通过整理、开发、展示,把特色文化与旅游景点规划相结合,丰富提高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把文化寓于山水旅游、城市景观,盘活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资源。”
      陈洁先生说,“雕塑是装点城市的最佳形式,它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纪念性意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展示出城市的历史文化。大多数城市除了有艺术性极高的现代雕塑外,都是以当地历代名人、出土的典型文物为题材创作雕塑和壁画的。我们宿松有很多这方面的素材。例如汉代县令张何丹为民祷雨,不幸晒死在雨坛上。再者,唐代闾丘县令两度邀请诗仙李白来宿松,“一杯一杯复一杯”的情景;还有本县300多年前的大文豪,提出皖江概念的第一人朱书,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尤其是出土的典型文物。如宋代的莲花烫酒壶,它的造型优美,在国内外展出过,其彩色图片载入了《中国陶瓷史》。1992 年又被国家邮电局发行的《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选中,属国家一级文物。如果将它的造型雕塑在今后建成的市民广场,设计成喷泉,既独特又非常美观,更重要的是弘扬了地域文化。再者我县是黄梅戏发源地之一,将她发展壮大的过程创作成壁画,展示在广场的文化墙上,岂不是更具有地方特色。”
      “总之,宣传宿松的题材很多,设计者、创作者、能工巧匠大有人在,只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出整体规划,采取得力措施,定会将宿松建设成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环境优美的文化古城。希望政府决策者,规划设计部门在宿松老城改建中,多增加、融进文化元素,培植本土特色文化。切不可一叶障目,在拆建中实行“一刀切”。只顾一点,不及其余。
      除了格局、眼光,这同样是考验执政者的智慧、能力和水平。
12.jpg
      宿松县政协常委陈虹更是直白坦言,“宿松老城老街老房子改建,是一次历史的机遇,是党和政府造福宿松老城居民的一项前所未有的民生工程。由于牵涉面广,工作量之大,困难之多,可想而知,需要上下同心协力,方能成就作为。首先,打通“断头路”——通德街,连接环城路是当务之急,首要之举,乃民心所向。其次,逐步推进,按规划老城区范围进行拆建。拆建后的老城区应有市民休闲娱乐广场,并与之相匹配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停车场。居民购物商场等,缩小与新城建设带来的差距。构成全县统一协调,同步发展。然后,经过评估保留的古民居、古建筑应予以修缮、保护,作开发和利用。以老厅为圆点串联起“红楼”,改建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或党史纪念馆,与老厅沉淀的历史文化相映照,再连接起保留、修缮后老街古民居,并由此向西门外,环城路外辐射,让“太白书台”、“张何丹墓(大王庙)”、“南台寺”、“石莲洞”等不再偏之一隅。宿松古时十景之一“秀河烟柳”, 即在此。古时城郊有2座塔,一座建于道光丙午(1846)年间,一座建于乾隆年间,统称“文峰塔”。遗憾的是,由于先后遭到毁坏,均已经不复存在。但秀河岸边新塔址遗迹尚存。如果加以利用,即可成为新的环向阳河生态旅游圈,带动城郊菜农农家乐的兴起。构成整体上一个特色旅游、历史文化街区。
1.png
      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消防设计审查处负责人刘晨洁,是一名宿松藉人士。谈到家乡建设,谈及老城改建。他说,“城市改建需要从多层面、多维度去考量。但一座塔、一湖水、一个广场,应该是一座城市的标配。宿松原有的2座古塔,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风雨中。那一湖水、一个广场不应该缺失。群众真正需要的是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否则,我们有愧于这里的父老乡亲,这里的一方水土”。
      宿松县副县长余炜在作客宿松县融媒体中心对宿松县老城区更新改造就预期目标进行政策解读时是这样说的,“我们就是要秉‘诗意山水,魅力宿松,古城新韵’的理念,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修缮和现代风貌改造相结合。同步保留老城的一些城市记忆和历史文化,实现传承。重塑城市风貌,进行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有效治理,以提升城市品位。”
12.png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说过这样一段话:“现在就开始面对挑战,并装备自己和组织来迎接新挑战的人,就会成为明天的领袖。那些非要等到挑战真正'热不可当’才着手应对的人,则会被远远抛到后面,并且可能永远没有赶上的一天!”——宿松老城、老街、老房子改建,我们都不是旁观者。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宿松古城经过改建后一定会重现生机,璀璨夺目。明天会更美好!

发表于 2022-6-13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俗话说“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既然宿松老城有人迷恋难舍难分。不向它开刀也就是了。向两个火车站周边伸出几个犄角来,也足以解决居民和商业用地,而且更有利于大集镇商业发展,有利于物流人流集散地的建设,对于备战备荒为人民来说,比旧城区一拆一建,好得多。
再者,宿松现有的城中村空余地皮大得很,即使不考虑向两个火车站伸出犄角,就地城中村富余用地,建城市,也比拆古迹建洋楼成本要小得多。
宿松松兹侯也知道迁移地址,太湖县城也采取了迁移地址,而且宿松县城墙,也知道是民国二十九年日本飞机轰炸后“火烧连营”,谢殿东下令拆除掉的,说明人口过分集中,并不安全。
人的追忆,有一些理念比较模糊。比如讲 历史上宿松县址,最先在凉亭河仙田铺。如今你再去看看仙田铺六畜庄家村民田地,古老的城镇自生自灭,不也释怀吗,何必纠结。
或者有人认为,新地址平整土地费资金,其实,如今的高层建筑格局,平整土地是不必要的。只要道路平展就行。古城重庆,就是山城,利用地势地物建筑。依山傍水,更有特色。
我原来好像听说过,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向。想不到是一句放弃了的空谈,转而来谈旧城区一拆一建,大费周章。热议何益?

点评

肤浅、  发表于 2022-6-13 11:52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2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井路扩建的房地产征收方式,使某些人尝到了甜头,因而想推而广之,所以,先大笔一挥,定下一个宏伟蓝图;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2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笔者,希望县委、县政府能够早日完成全县人民的心愿见到焕然一新的宿松县新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2 1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恩虽浩荡,所悟各不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13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出松滋古文化才是宿松县老城改造的中心思想、灵魂,支持作者为老城改造的呕心沥血之作!

点评

(接前)希望县政府严格遵照国务院、住建部的指导性规定,真正履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把这次老城改造办成群众拥护的大事,而不要偷梁换柱、别有企图。  发表于 2022-6-20 16:09
看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本次老城改造中,又再次重演:国务院、住建部的指导意见是:“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现在拟定的是一大片拆除;国务院规定的是“留、改、拆”,现在拟定的是无论老旧,一刀切。  发表于 2022-6-20 16: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6-28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宿松古城经过改建后一定会重现生机,璀璨夺目。明天会更美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5-3 06:17 , Processed in 0.02684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