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4|回复: 2

[随笔杂文] 养儿与养儿防老的故事(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6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儿与养儿防老的故事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在国人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在农村尤为突出。自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很多家庭为了养个男孩,让“香火”得以延续,不惜倾尽所有,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能养个儿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这样既可以延续了香火,在自己百年以后,逢年过节坟前有人叩首上香。也让自己老有所依,使得老年生活有所保障,无需为衣食住行而担忧。然而经过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在当今,养个儿子真的很幸福吗?有儿子真的能防老吗?其实不然……
(一)王师傅的故事
     王师傅来自农村,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是个女孩在老家上小学,第二个又是女孩,为了能养个儿子,孩子一生下来就送了人,因为在农村,计划生育的政策是第一胎是女孩还可以生二胎,第三个孩子还是女孩,还不到2岁,因为不忍心就放在了自己身边带。由于家境不是很好,王师傅到30余岁才结婚生孩子,到第三个孩子出生已经40岁了,却仍然没有放弃养个儿子的计划。
     王师傅是个手艺人,由于拖家带口,大的工厂进不去,在一家规模不大的服装厂上班。王太太与王师傅相比,算是年轻漂亮的了,但身体不好,当初就是因为身体的原因,才下嫁给长自己六七岁的王师傅。由于身体不好,加之要带孩子,一直都没有上班。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王师傅工资维持着,吃住都由工厂免费提供,吃住条件可想而知并不好。除了按期寄些钱给家里读书的大孩子,余下的尽量存起来。平时从来舍不得改善伙食,只是在逢年过节才象征性的买些荤菜。夫妇俩从来没看见穿件像样的衣服,孩子更是如此,都是捡大孩子穿过的及好心人送来的衣服。王师傅从来舍不得买酒喝,其实他很爱喝酒,只是舍不得花钱;抽烟也是买最廉价的香烟,而且是尽量控制着,因为这种消费对他来说是奢侈的。孩子喝的奶粉也是市面上最廉价的袋装奶粉,从来没有看见孩子用过尿不湿之类的东西;由于孩子的衣服少,夏天孩子尿裤子多了第二天也没得更换,孩子身上就有一股味道,旁人难以接近,也没人愿意帮着王太太带带孩子。王太太身体不好,整天病怏怏,没个精神,孩子也无心力打理,二岁的孩子瘦得像个“猴子”,脏兮兮的。
     王师傅这连年工作极不稳定,也就没有赚到什么钱。由于养儿子要躲避计划生育的追查,他们难得在一个城市久呆,有点像传说中的“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为了不被外人知道行踪,除了和亲人联系外,完全不与老乡联络。一年到头,难得回去看一次大女儿,即便这样,也总是夫妇中一人前行,夜深人静才进家门,足不出户小住几日,又趁天没亮就出门。他们已经是好几年未曾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了。每逢春节,当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时候,他们一家却天各一方,分居两地,孩子想父母亲,父母想念着孩子而默默落泪。而此时工厂放假,整个工业区一片沉静,除了大门口值班保安以外,就找不出其他人,使他们更感孤单寂寞。除夕夜,别人家同饮团圆酒,举家欢庆的时候,他们却只能以泪洗面,承受煎熬……
王师傅已经四十不惑,然而他却还在困惑之中。年纪,身体都在困惑着他,能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呢?如果下一个养的是儿子还有些心安;如果还是个女儿怎么办呢?即使养了个儿子,经历了这么多艰难困苦值吗?就真的会幸福吗???
(二)博士娃儿与庄稼汉父亲
    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美丽的小山村,村里住着不同姓氏的二十多户人家。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此安居乐业,一派祥和。方大叔和他的家人就住在这里,并在这里渡过了他的一生。
    方大叔为人谦逊,幼时读过几年私塾,虽算不上饱读诗书,但在农村也算是文化人。平时左邻右舍谁家有个婚嫁喜事,写请柬对联动笔之类的活儿都是由他代劳;他不多言语,和蔼可亲,也乐于助人,很受邻里待见。然而他却命运多舛,不到三岁时,母亲因不满父亲娶二房寻了短见,弃他而去。由于父亲在当时的国民政府做乡长,解放时被政府处以极刑,那时才刚刚满十岁。从此他寄人篱下,在远房叔叔家长大。长大后,由于家庭背景的原因,遭到诸多不公平的待遇,也被戴过“帽子”,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得以平反。然而长期的精神压抑,使他的身体虚弱多病,身体每况愈下,随时都有撒手的可能,在他50岁还不到家人就给他备好了棺木。
     方大叔一生育有四个孩子,一男三女儿女双全。孩子们个个都自小就聪明可爱,讨人喜欢;特别是老二小新,他唯一的儿子尤为突出,聪明过人,五岁不到就能背诵唐诗,并能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虽然日子过得很清苦,来自精神和身体的痛苦时刻在折磨着他,但看到孩子们都很健康,儿子小新又如此聪慧,方大叔很欣慰,同时对未来也充满希望。
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小新上了小学,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从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担任班长至小学毕业,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进入初中依然门门功课达优,并历任班干部。看到孩子不俗表现,优异成绩,方大叔的心情有了明显的改观,对未来更加充满憧憬。那时农村的经济条件很不好,孩子们的学费虽然不高,在现在看来只有区区的几元钱,但一个家庭除了务农没有副业,一年下来基本没什么收入,孩子们的学习费用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为了不耽误小新的学习,让他有一个好的前程,小新的姐姐小学没读完就在方大叔的要求下辍学,回家帮助父母务农了。
小新初中毕业,在父母的期望中,以优异的成绩被重点高中录取。高中学校在县城,离小新的家有100余华里。离开家在城里上学,寄宿在学校里,小新更加发奋学习,他知道这个机会得来很不容易。为了节约开销,小新除了寒暑假回家以外,平时节假日都不回去,都是留在学校里看书学习,为的是节省往返的车费;在食堂用餐,大部分同学都是交钱买饭票,小新是从家带大米兑换。饭不需要花钱买,为了少花钱在食堂买菜吃,方大叔总是每隔一段时间给儿子送一次菜。往返200多华里,为不花车钱,方大叔选择步行。带上些干粮,一个水壶,一根棍子杵手,天不亮就从家里动身,一路上饿了就吃些自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口水壶里的水,水喝完了就向路边的人家再要些。晚上更舍不得下店,困了就趁人家睡了在人家屋檐下小息会再接着走,把东西送到小新学校,和儿子相互交待些事情后,稍作休息又接着往回赶。而他为了顾及孩子的情绪,总是告诉小新是乘车来的。方大叔身体不好,走的不快,就这样夜以继日,风餐露宿的来回赶,得花上三天两夜的时间。就这样,小新三年高中,方大叔不管严寒酷暑从没间断过给儿子送菜送物。这期间,为了保证小新继续学业,两个妹妹也相继辍学,姐姐没有办嫁妆和请酒就结了婚。
小新高中三年,方大叔几乎耗尽了家中的财力。80年代中期虽然已经改革开放,但在农村老百姓的日子仍然过得很艰苦;虽然消费水平与今天相比非常低下,但当时的农村经济还很不发达,一个农户除了种庄稼,养一两个猪以外就再难有其它的经济收入。
小新总算不负众人所望,如愿考上了大学,被金城一所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整个小山村都沸腾了,这可是自49年解放以来,山村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家奔走相告,齐聚小新家祝贺。这一刻方大叔也从未有过的感到高兴,满足!儿子的出息让他扬眉吐气,往日的种种不幸仿佛都已烟消云散,都不在了!昔日的辛劳付出没有白费,都值了!
当来道贺的人都散去,一切回归平静的时候,方大叔一家就开始犯愁了!面对大学四年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用,一家人不知道该如何处之……这个时候,方大叔怎么也不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葬送孩子的前程,那怕是“砸锅卖铁”也要将儿子送进大学的校门。为了儿子的学业得以继续深造,方大叔除了问左邻右舍及亲戚朋友相借以外,毅然决然的决定将家人给自己准备的棺木给变卖掉。这棺木是因方大叔身体不好,前几年几次病危特别准备的,而今虽然与之前有较大改善,但仍是反反复复……听到这个消息,家人和邻居没一个赞成的,然而为了儿子谁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定!
小新带着父亲买棺木和从亲朋友戚借来的钱,如期去金城大学报到了。在学校里,小新除了用心学习,努力完成各科的学分外,还要坚持到校外找临时工做,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他自己清楚的知道,家里为了他读书已经耗尽了所有,他要尽可能的为家里减负。大学四年,省吃俭用,他几乎没怎么休息,即便是寒暑假也就回过两次家;除了父母养猪和妹妹打工给他寄来的钱以外,就是靠他自己打临时工所得来维持四年的费用。
儿子能上大学,方大叔的心里美滋滋的,像喝了蜜一样甜。想想自己忍辱负重,辛辛苦苦活了一辈子,到老来就算是有个好的依靠!当每一次从金城传来儿子的佳讯,如毕业了找到工作了,工作表现好被单位表扬了等等,都会给方大叔乃至一家带来无限的愉悦。而此时的小新,通过在城市的学习和工作,在观念上已经有了质的改变,他已经不能满足眼前的一切,大学文凭和稳定的工作;他给自己人生重新作了规划,要继续深造考研,要留在城市置业安家。他要争取更好的工作机会,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曾经对家人的承诺,参加工作后要好好孝敬父母,好好帮助姐姐和妹妹早已抛到九霄云外。
从此小新除了工作以外,一心为考研而努力准备,至于远在农村的父母,也无暇有时间顾及了,除了偶尔去一封书信或寄几百块钱,就再也没有趁假日回去看看了。两年后,小新如愿以偿考研成功,消息传到家乡,方大叔再也找不到当年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种兴奋的感觉了,反而感到些失落,惆怅!因为他明白与儿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接下来的日子,小新的生活自然而然的不断发生着变化,都由他所想的那样,目标在一个个的实现。他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工作;他按揭在金城买了一套房子,他与研究生同学恋爱要结婚了。儿子买房,方大叔写信对儿子说想过去看看,同时也见见准儿媳妇,但儿子回信告诉他:“您身体不好,又没出过远门,路途遥远,您来路上我不放心;再说我又很忙,也没时间去陪你,还是等下次有时间我再接您和妈妈过来吧……”儿子这么一说,方大叔反而感觉自己是不该去给儿子添麻烦,儿子一个人在异地他乡确实很不容易。可是让他自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儿子的婚礼仍然没有让他老两口参加。儿子告诉他说:“婚礼是女方父母一手操办的,您们来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再说她们家的条件比我们家不知道要好多少倍,而且她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都在政府机关工作,您们在家也一样,不一定要过来这里;我已经邀请我之前学校的教授来为我们证婚了……”看完儿子的来信,方大叔的心很痛!此刻的心情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他长时间的叹息着,他想不到儿子会嫌弃自己!!!
事情过后,方大叔还是原谅了儿子,觉得儿子说得并不是没一点道理,自己一个庄稼汉和人家城市里的知识分子站一起确实不般配。想想自己这一辈子就这么一个儿子,再怎么不对也不能和儿子计较。看着别人家张灯结彩娶儿媳妇,没有给儿子办一场婚礼总感觉不如意;能在家乡为儿子媳妇补办一场婚礼成了方大叔老两口最大的心愿。然而,每一次提及此事,都被儿子以同一个理由推辞:“人家是在城里长大的,到我们乡下吃住都不会习惯的;再说我们家的条件也太差,连一间像样的,做婚房的房子都没有,我不想让她受委屈……”一次次提起又被一次次推辞,直到他们的孙子出生,这个心愿也没有完成,方大叔没法再坚持只能作罢;只好盼着哪天儿子带媳妇和孙子回来,在摆几桌酒席宴酬一下亲戚朋友。
两个小女儿出嫁以后,方大叔老两口仍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儿子也不时寄些钱回来,但远不及三个女儿给的多,日子较过去相比还是有很大的提高;虽然没有给儿子补办一场婚礼有些不如意,但看到儿女们一个个成家立业,方大叔也知足了。逢年过节三个女儿总会带着外孙和女婿过来,却从来没见儿子带孩子媳妇回来;直到孙子5岁,方大叔也还从没见到自己的孙子和媳妇。
小新夫妇俩在单位工作非常努力,他们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为了企业的发展,公司每年都会选送优秀员工出国深造,小新夫妇被选派到美国攻读博士。方大叔得到消息,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隐隐感觉儿子这一去,他这风烛之躯不知道能不能等到儿子回来,看人家子孙满堂,儿孙绕膝,他心内如焚顿感孤独凄凉。儿子已经五年未曾回家,孙子和媳妇还不曾谋面,他是多么想去金城看看,可儿子肯定不会同意他去的。此时此刻对儿孙的挂念和对亲情的渴望,在困扰着这位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知夫莫如妻,他的心思还是被老伴知道了,就劝他不要难过,不妨先不告诉儿子去金城看看。
为了不给儿子丢面子,方大叔特地去买了一身行头,从头到脚一身新,还平生第一次穿上了皮鞋,头发胡子也理过了;经过老两口几天的精心准备,方大叔终于迫不及待的,带着儿子爱吃家乡特产兴高采烈的上路了。开往金城长途汽车经过近十个小时颠簸,才到达金城车站。接到父亲从车站打来的电话,小新一下子懵了,一方面他不知道父亲这么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又从没出过远门,这么远的路程且还是大都市,是哪来的胆量过来的。重要的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和妻子及岳父母交待,与妻子结婚的时候,妻子和岳父母就提出要去他的老家拜见父母,并要邀请来参加他们的婚礼,被他以父母早就生病处世为由推辞了,而今怎么也想不到父亲找上门来了。恍惚中,小新接到了父亲,陪父亲吃过晚饭,以家里太小住不下为由,安排在家附近的旅馆住下了;面对父亲千里迢迢带来的,自己爱吃的家乡特产,小新毫无兴趣,也毫无食欲,任凭父亲一样样的拿给他看……
第二天,小新让妻子向单位请一天假,说一个老乡来了,要陪他办一些事情。小新带着父亲在金城里逛,让父亲看看大都市的风景,其心里却在想怎么样快点将父亲打发回去。而父亲看着这城市的花花世界,也没有什么心情去观赏,他心里只想早点见到朝思暮想的孙子,几次想问问儿子,又欲言又止,他想儿子是知道他这次来的目的,无需他再多言。
吃罢晚饭,小新还是把父亲安排在旅馆住下了,对父亲说:“您要习惯就多住几天,如果住不习惯就早点回去,我这就去给您买车票,我这要出国,事情多,单位也挺忙的……”方大叔明白儿子的意思,就没说什么,同意了儿子的安排,第二天回家。方大叔心想,明天就要回去了,今天晚上儿子一定会带他去看看孙子他们,或者带他们来旅馆。而儿子买好票回来,并没有带他去看孙子的打算,只是告诉他第二天来送他就要告辞回去了。他再也忍不住对儿子说:“新儿啊,我这次来是想看看儿媳妇和孙儿……”“孩子去外婆家了……”小新又一次找托词没有答应父亲的要求。这可能是此生最后一次来这座城市,也是唯一的一次机会看到儿媳和孙子了,那怕是站在远处看一眼也好,也不枉此行啊!方大叔心想。他决定跟着儿子去,看看有没有机会;他悄悄的跟踪儿子后面,到了小区门口就没有再跟下去,因为有保安,他怕盘问让保安知道情况会让儿子尴尬。
小新给买的是上午十点的车票,第二天一早,方大叔就守候在小区门口,等儿子出来,为的是看看他的孙子。不知道等了多久,小新和妻子终于带着孩子出来了,看到孙子和儿媳妇出现在自己的眼前,他再也控制不住就迎了上去,小新被这一幕惊呆了,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找来的;四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了一起,看到一个陌生人的出现,老婆和孩子异口同声的问小新:“这是谁呀?”面对老婆和孩子的提问,看着父亲小新有些惶恐,瞬间虽有过一丝犹豫,但还是对老婆和孩子撒谎说:“这是我的一个老乡……”方大叔本想等儿子介绍完,伸出了手要抱抱孩子,听儿子这么一说,一下子愣住了,眼泪哗啦一下子无法自控的流了出来……支走了老婆和孩子,小新和父亲两个人泪眼相对,沉默无语地在那儿站了很久很久……
一个农村的庄稼汉能到大都市走一趟是件新鲜的事,特别是方大叔是去看出国读博士的儿子。于是,回到家不乏有太多的人向他问及一些关于小新的情况和在金城的见闻,方大叔除了向人们强装笑脸就是违心告诉他们小新一切都好!此时的方大叔再也找不到一丝快乐,他再也无法原谅儿子的不孝之举,他实在想不明白,自己劳苦一生,辛辛苦苦把他养大,供他上学,他读了那么多书,为什么会这样对自己……郁郁闷闷之中,日复一日的继续着……一年后,方大叔带着悔恨和遗憾,痛苦的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发表于 2013-1-1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怕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到死才后悔有什么用。这种儿子早知道直接扔山沟里去喂狼多好。世上这种现实儿子多了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6-9 01:28 , Processed in 0.02043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