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ANX 发表于 2025-4-2 20:56


【宿松石姓与湖南提督学政朱逌然是何等关系?】朱逌然一任湖南提督学政,您如果不知底细,宿松石家,与他们八竿子不沾边,是什么原因两次出手为石姓人写墓志呢?请听我重新读第二块碑铭。百度上保存的图片相对清楚一点,先前有个别模糊字,我判错了。经仔细揣摩前后文字搭配,进行纠正。其中意思,跃然纸上。再也不会误以为少转折词“而君”的笑话。从而修正了第25楼的错误。******我们并不能以现在人的思路,去讲究古时候人与人的关系。何亲何疏?何厚何薄?如今,不是同父共母,不称兄弟。而在晚清同科,被同一个考官选中的进士,就那么,朱笔一点。好嘛!就是他的门生、门下。而同科进士之间,有的就成了患难兄弟。碑文交待明白,“呜呼余自同治乙丑得悟君于京邸时,余先大夫督学皖郡”,此话题就扯上他们与石长裀起先是怎样建立的关系,为何成了“铁哥们”。朱逌然同治元年壬戌科进士第十三名。“呜呼余自同治乙丑得悟君于京邸时”石长裀生殁(1838——1872)34岁,石长裀27岁时,也就是同治乙丑年(1865)得晤朱逌然,同治四年乙丑科一甲二甲三甲,整个榜文,没有一个是姓石的。石长裀参加了考试,可是榜上无名。同治元年朱逌然的父亲朱兰重新复出。同治二年癸亥, 授太仆寺卿,提督安徽学政。《碑文》“同治癸亥所取得士”晚清把秀才叫做秀士,意思是,石长裀在同治二年才考取秀才。《石长裀列传》“领同治甲子鄉薦”。这是未经乡试,直接推荐的举人。而不是乡试考取的举人。谁推荐的呢?安徽督学,为安徽举子,呈上报考生名册,准备同治四年开考,其中就有石长裀。不成想,石长裀在京师会试考场,没有发挥好。名落孙山。连提督学政朱兰也觉得可惜。提督学政,有恩于石长裀。这样一来,少不了要答谢。这才见到了提督学政的儿子朱逌然。而朱逌然生于1836年,比石长裀还大两岁。并不能像碑铭中说朱逌然是弟弟。他们没有八拜之交。没有分出谁是大哥。两人三十岁以下,心心相惜~高考不易,熟悉而且体谅。就在这一年,1865年,朱逌然提拔为翰林院编修,任湖南提督学政。石家与朱逌然,你来我往,建立了友好关系。在石长裀死后,谦称弟,而且《碑文》说“余先大夫督学皖郡,受知者固多,而公念师情,未有与君若者”。用现代文,说:我的父亲是督学,非常熟悉自己门下的教师,公念师情,还没有谁能够像您一样。这句赞美词,是朱逌然对石长裀很高的评价和敬佩之情。【续接】第二块墓志铭

HJANX 发表于 2025-4-2 21:03

第二块墓志铭
诰授奉直大夫甲子举人内阁中书加四级石君洊蓭墓誌。君讳长裀字孚中号洊蓭,姓石氏。余先大夫久稔门下师,督学安徽。同治癸亥所取得士,旋中甲子举人,就职内阁中书。曾祖乙丑翰林,贵州正考官,崇祀乡贤,讳葆元,葬邑东南乌池石家湾。祖丙戌进士,兵部主事,崇祀乡贤讳广均,葬乌池忠节寺旧基。癸卯举人,中书舍人,讳绳簳,则其君父也。今合墓同葬于此君聪慧过人,诗古文词皆雍容华贵。不落恒蹊。尤存心爱物,遇困乏无可告者,必加意周全。邑中每遇灾祲jìn义举,克继先志,且缕陈艰苦状,力请有司拯救也。今贵里犹称道弗衰。君配姜宜人系出怀宁四川广安知州优廪贡生,姜公凤仪女。葬排山庄殷角山享堂屋之旧基。副配方氏,守节待旌。君生于道光戊戌十二月廿日寅时,卒于同治壬申五月初五卯时。立弟长祐次子崑为嗣。光绪四年岁次戊寅,十二月廿二酉时,将安葬上排山庄孟家垄庄屋旧基。山向辛乙兼酉卯呜呼余自同治乙丑得悟君于京邸时,余先大夫督学皖郡,受知者固多,而公念师情,未有与君若者。今在湘南,闻君佳城将关,求由放臣卿,一吊悲悼其能已耶。爰执笔以誌之。铭曰眷怀大雅,品重圭璋。文行兼备,纯懿安详。水旱洊至,邑遇灾荒。力图账济,劳怨是当。宜乎嘉誉,颂编珂乡。佛宫灵佑,后昆寝昌。赐进士出身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就任湖南学政
世愚弟朱逌然顿首拜撰
【续接】第一块墓志铭


HJANX 发表于 2025-4-2 21:52

第五块墓志铭
诰封奉直大夫石公翰亭大人讳之琮字礼苍候选布政司理问。君造,生于雍正乙卯年五月二十九日亥时,卒于嘉庆壬申五月十七日戌时,寿七十有八。以子葆元贵,诰封奉直大夫,翰林院编修加三级。配杨氏,诰赠宜人,先公卒,葬湖北黄梅县考亭镇毛栗山。山向庚申兼卯酉。子四铭功邑庠生葆真邑庠生,出嗣菊亭公纪常,候选盐大使。葆元,嘉庆乙丑科进士。翰林院编修。孙四熠yì早卒广业,即用刑部司狱。广誉候补布政司历。广均,道光丙戌科进士兵部职方司主事。曾孙九元孙二十四人。来孙三十九人。礽réng孙二十九人。公向葬于本邑之西长溪庄大新屋后之莲花地。今改葬东关外长岭岗罗家屋基址山阳。地师令本家勋铭。吉卜光绪甲午年十月二十一日甲子日乙丑时地形祥云捧月山向甲庚兼卯酉。铭曰:仰令门之世德兮,公独笃于穹苍。老耂lǎo而恤孤兮,孝耇gǒu超越夫寻。常仁而富,富而仁兮,惠爱充溢乎梓桑传邦更继绍兮,品持重夫圭璋。虽未克以功名显兮,积之厚者流光……名口口口标翰苑兮,孙尤列宿应夫部郎曾元来之后起兮,科口口口口联芳。延嘉誉兮遍珂乡。改卜吉兮后嗣昌。赐进士出身,翰林编修,工部左侍郎,提督出任湖南,味莲,朱逌然三叩撰秉甲敬书
注:碑文上耂下面多一笔~竖弯钩。就是说,比老字少写一小撇。口口口口口口口是看不清的,或说是已经被粘接剂毁损的字痕。红颜色标记的字,本次看图之后,改写的。上文末尾【续接】“第一块墓志铭”,笔误,应该写【续接】“第五块墓志铭”。

HJANX 发表于 2025-4-3 13:33

【光禄寺署正】一部地方志,它的深沉,总是那么含蓄着它的美。看民国十年《宿松县志》,有时欲言又止,有时欲罢不能,其中几多点缀,有的像朝服上的补子,有的像花郎肩挎的褡裢,褒贬不一。绘声绘色,可见民国宿松县志班子下了些功夫。那安庆作省会,宿松县前任县长俞庆澜接任县长刘昂,前两年设置了皖南镇守使署,那刚从日本留学毕业的刘昂,接任县长,兼任皖南镇守使署诸议官。着手修县志,说那年并不太平,恐怕后生们站出来说太平续谱,盛世修志,没有不太平的,诸位,还记得袁世凯大头银元吗?背面两株交叉的稻穗,人称嘉禾,故名嘉禾银币,发行量7.5亿元之多,那幌子1916年称洪宪皇帝才83天王,1921年都民国十年了,江南钱币局还铸造那么多袁大头,一个货币的发行量增大,标志着物价抬升和购买力的反差。1925年国父孙中山先生去世,此时1921年健在,1916年袁世凯洪宪皇帝倒台了,你江南制造钱币局,铸造那么多倒台的袁世凯大头银元干什么?还说什么太平盛世么?(从略)言归正传,说光绪癸卯举人俞庆澜留学生刘昂修志。关于石长裀一家,你不仔细看都会错过历史考究的机会。若要问:一、石长裀的大哥是什么时候改名石咸的。石长裀的大哥石长祜,咸丰十一年《石长裀列传》名叫石长祜,候选光禄寺署正,之后什么时候改名石咸了。而且从实质性的“光禄寺署正”,反而变成“候选光禄寺署正了”须知——官名是正式的职位名称,而候选官名则是指那些正在竞选担任某一官职的人的名称。哪有已经是官了,若干年后,才开始竞选这个官呢?而且石长祜从十六岁参加考试未考上(因此患病了)活到了六十一岁寿终。从十六岁就患病到六十一岁死这个病都没有治好,岂不是病入骨么?什么病呢?光禄寺署正六品官。与皇家配餐,杀牲口祭祀,群臣分享肉食有关,身体不健康一票否决。模拟作品《榘生公传》先君卒,孙三人:长祜hu,光禄寺署正。什么叫做曾国藩给石广均写《榘生公传》啊?不过是《宿松县志》卷三十六上,列传,名贤第十一页石褒元,第十四页《石广均序》摘录而已。县志说《石广均序》(稿志俱入《儒林》。要说与湘军扯上关系的是石广均的大女婿帅远燡。帅远燡的姐夫是赵文凯的孙子赵复泰。帅远燡的爷爷帅承瀛探花,赵文凯是状元都在嘉庆元年丙辰科第一甲。帅远燡投奔曾国藩,被石达开太平军杀了。晚清儿女亲家不就那么回事吗?帅远燡祖父帅承瀛为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科探花,官至浙江巡抚。帅远燡为道光十七年(1837年)拔贡,因父丧未能赴科举。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帅承瀛病卒,道光帝念及旧臣,特赐远燡为举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帅远燡考中丁未科二甲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且不说咸丰二年打鄱阳湖,曾国藩逃之夭夭。若要问:二、那《榘生公传》石广均逃跑去了楚北,你道楚北什么地方?石广均去了黄梅县段窑大女婿家,离宿松龙湖很近。想当初,石夫人出嫁,好不热闹,上百亩良田,划归黄梅佬帅远燡。咸丰七年,石广均大女婿突奔曾国藩,掌握了千把湘军,遇石达开,秀才遇到兵。大刀长矛,怎能敌石达开红衣大炮,大女婿帅远燡死之江西东乡。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石长祐不是石长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