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魂 发表于 2016-7-9 21:29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6-7-9 21:01
谢谢先生不耻下问问我,谦虚谨慎,可敬!提到汹涛对恶汛可否?答:常用形式完全可以,对联形式也合掌。恶 ...
先生博学强记,浪花敬佩有加!其实这上下联注定是同在写大雨下的洪灾,而且是一浪高于一浪的汹涌洪灾!因为上联的“才听”就是在为下句的“又传”汹汛做好了铺垫了。谢谢先生的热情评贴!期待您继续不吝指正!谢谢!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6-7-9 21:48

浪花魂 发表于 2016-7-9 20:49
蒙先生抬爱谈到在下颔联用到“流水对”,深感高评而惭愧矣!“流水对”,是一种很难写的联队,在古代一般 ...
先生再次例举了我16#楼谈到的唐律诗还可以的流水对、合掌等,明清有些讲究等。至于颔联、颈联适合不适合流水对,就是出句与对句如果用在对联那样脱离全诗,合适就合适,特别落在现代,既不是唐也不是明清。相当自由,今天星光大道节目有一首歌里一句“我没法呼吸”。不也登台演唱,万人瞩目吗?律诗比起词来看很自由的,不过我喜欢它的波浪节拍,同样喜欢它的句间换气,成篇的流水犹如流水锣鼓呛呿嘀呿,没有美感。犹如列表如下子丑寅卯甲乙丙丁。虽然使人看个明白却失去自我享受。
我们完全可以说列表如下子丑寅卯甲乙丙丁的确好,也可以说如流水锣鼓呛呿嘀呿错不了,它是历史的传承。而也有人不用它,更简单为abcd1234,而有意义的是就一个单项,明细超链接见(a),明细超链接见(b)。众多屏蔽玄之又玄。
又例如沁园春词,一开始三字句,三连句,平仄一样,接下来可一下子改了,而且下片首句也不是三字句,也不是三连句平仄一样,就越发高涨。否则还不如三字经好玩。以上仅仅是本人看法,并非痴人多笑三字经。更不代表正确。先生认为好就好。一定也有好的理由,学习了,再见!晚安!

浪花魂 发表于 2016-7-9 21:55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6-7-9 21:48
先生再次例举了我16#楼谈到的唐律诗还可以的流水对、合掌等,明清有些讲究等。至于颔联、颈联适合不适合 ...

感谢先生再次临贴作评!祝先生好梦!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6-7-10 08:27

浪花魂 发表于 2016-7-9 21:29
先生博学强记,浪花敬佩有加!其实这上下联注定是同在写大雨下的洪灾,而且是一浪高于一浪的汹涌洪灾!因 ...

先生诗颈联和尾联,相比起上绝,就好得多,“千重大坝难凭锁, 万顷良田可渡航。谁把银河倾倒下? 几回含泪指穹苍。”这不是尾联的功劳,这是颈联的功劳。结构是转的技巧,写作手法是对联形式。脱离全诗,丝毫不影响它的美感。回头可以比较一下颔联“才听汹涛咆皖赣, 又传恶汛袭潇湘。”或者“才听汹涛咆皖赣, 又传浊浪袭潇湘。”它们如果脱离全诗,就像上联的加度的一句话。缺少对句。结构是承,写作手法是流水。不如颈联漂亮。所以搭配在具有两个对句的位置上,其一是一句,其二是两句。就拖累了尾句的合,“谁把银河倾倒下? 几回含泪指穹苍。”诗中“几回”就派不上用途似的。因为他的结构是合,写作手法是对,可以各自独立,也可以分别独立,作为对句,它少个成分与“谁把”对应。如果用对,就换掉几回,如果流水下来,几回代替不了递进,几回不是谁把的继续,所以几回二字不为路遥何日回家看好。还不光是几回的过,而是颔联写作手法的过。使我读起来向左晃去起不来的感觉。好不容易享受一下颈联。尾联就卡壳了。
别怪小老耳“不会裁衣,只会橇匾”。其实也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家乡网上2015年8月30日何其三同志的一首诗说明白了这个道理。为欣赏,附录如下:《步韵兼答无名诗友》何其三斯文扫地一挥戈,为突重围叹奈何。心碎经年常思痛,泪抛来路最磨磋。谢君字字倾肝胆,恨我时时遭网罗。幸得诗书相厚待,知音总比俗人多。

浪花魂 发表于 2016-7-10 09:37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6-7-10 08:27
先生诗颈联和尾联,相比起上绝,就好得多,“千重大坝难凭锁, 万顷良田可渡航。谁把银河倾倒下? 几回含 ...

再次感谢路遥先生惠临拙作评贴!向您敬茶!顺便说明一下,这首拙作的尾联不是流水对,而是作者对全诗(雨灾)的总结感叹!下句的“几回“是指作者看到良田万顷遭洪水吞噬、千重大坝溃破危急、满目苍夷下发出的多次手指乌云笼罩的穹苍感慨兴叹!这组拙作第四首“初稿”我马上就发了,请继续不吝斧正赐教!

笔尖上的精灵 发表于 2016-7-10 17:18

{: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浪花魂 发表于 2016-7-10 19:20

笔尖上的精灵 发表于 2016-7-10 17:18


感谢笔尖兄惠临力顶拙作!期待雅正!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百年不遇仲夏水灾纪实感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