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51|回复: 3

投机的国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中国这么一个信息、资金渠道都不畅通的国家,只有一种东西能把所有的壁垒全部打通了,那就是全民腐败、全民投机,在灰色和黑色层面率先实现了全国一体化,并进而实现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既得利益集团

  权力与资本自始至终的合流,造成中国社会至少在清末民初形成了一个极有能量的既得利益者阶层。这个阶层,既有资本,也有权力,上不为政权,下不为民众,既挖政权的墙脚,也挖民众的墙脚,而且,还常常以民意代表自居。发动保路运动的川汉铁路公司高管们,就是这一阶层的典型代表。

  或许,我们甚至可以说,在当时中国,其实不是“官”、“民”的二元利益格局,在“官”、“民”之外,还有这个既得利益阶层,扮演着最为活跃、最不讲规则、最不择手段的角色。

  在1899年和1904年,清政府分别派遣刚毅、铁良主持全国的财经整顿,矛头直指地方上的既得利益集团,最后,两次整顿都不了了之。当时,地方上的大量税收也在征收过程中被贪污、挪用,而中央财政只能掌控全国财政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在1908年当全国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两亿两大关时,中央只掌握区区12%,这样一个政府,早已丧失了作恶的能力,更丧失了制止作恶的能力。

  马克思讲,资本从诞生的那一刻起,从头到尾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而在中国,资本的“毛”就是依附在权力的“皮”之上。晚清的既得利益集团在资本和权力的双重保卫下,几乎彻底绑架了改革,改革的收益被他们几乎完全享用,而改革的成本则由小民承担。

  1909年,御史赵炳麟曾统计了各省开办新政大致所需的费用:“司法一项约费百万,教育一项约费百万,巡警一项大省约费三百万、小省尚需二百万。单此三项计之,各省每年平添四五百万的开支。”400万~500万两白银,在当时绝非小数。而在四川一省,仅“民营”的川汉铁路公司,就在4~5年时间里从民间强行集资800万~1000万两,年均200万~250万两。这两项相加,清末时四川一省的“改革”新增开支,年均为600万~750万两,相当于如今的人民币12亿~15个亿,都要从农民们的口中一点点抠出来的。

  这样的改革,民众未蒙其利,先受其害,要能得到支持才怪呢!基于同样的原因,连浙江杭嘉湖这样的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在宣统朝的三年时间内,发生了很多捣毁学堂、围攻衙门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在改革的民意下,民众负担急剧增加,忍无可忍。

  晚清时的所谓既得利益集团,其实有新老两类。

  老的既得利益集团,以满清贵族为主。他们是这个政权的领导力量。在改革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未直接得到“效用”的增量部分,却被稀释了曾经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垄断地位。

  新的既得利益集团,以在洋务运动中崛起的汉族官僚及掌握新型企业的地方士绅们为主,随着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他们希望获得政治上更大的发言权。与老的既得利益集团相比,新的既得利益集团没有执政者的当家包袱和维稳顾虑,甚至不惜政局波动,经常以民意为凭借与老集团及政府相抗衡。这两股势力的缠斗,导致清政府的控制力日益衰弱,最后瓦解。

  而普通民众远离政治,“莫谈国事”,是沉默的一大群,他们总能被人轻易地“代表”了。他们的力量展示和释放,往往容易被扭曲,被当做他人的投枪和匕首。

  百年来,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优秀的企业家?为什么中国至今难以出现“企业公民”?因为从大环境开始到个人的修为,都不具备条件。“企业公民”最基本的一条,“不行贿、不腐败”就难以做到,在全民腐败的氛围下,行贿已经成为中国商业的空气了,或者至少是短期内无法根治的PM2.5。
发表于 2011-12-25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相当有技术含量。。。一般银读不懂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5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民 发表于 2011-12-25 14:39
此文相当有技术含量。。。一般银读不懂滴

你懂了没,亲: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8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I成往事 发表于 2011-12-25 15:22
你懂了没,亲

亲,稍微有爱吗一点难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发帖自律承诺|文明上网自律公约|门面版|手机版|小黑屋|宿松百姓爱心协会 ( 皖ICP备15019045号-1 )

GMT+8, 2024-5-17 16:27 , Processed in 0.01792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