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s 发表于 2025-6-13 09:03

父爱如山

父爱如山
张炼人
脍炙人口数<背影>,点点滴滴思父恩.泪珠伴随车轮滚,家国情怀乃父训!

HJANX 发表于 2025-6-14 19:18

读张炼人先生的此篇现代诗句《背影》。跟帖《七绝·背影》
七绝·背影
(平水韵·八庚)


背影原辞朱自清,
争如本意两除名。
扬州任教工薪夺,
大去之期泪纵横。


注:
原辞,原话。
争如,怎奈。
本意,词语的最基本含义。
大去之期,这里指离世之时。
1916年,朱自清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其父朱鸿钧在南京自谋个差事,在榷运局管理买盐,
1920年,朱自清学成回老家扬州,任扬州省立八中就职教务主任,朱鸿钧凭借与校长的私交,直接拿走了朱自清当月的全部薪水,这种专制式的家长行为,极不尊重人,与朱自清的个性“自由解放”思想的要求产生冲突,使朱自清非常不满,他愤然离开扬州,去了宁波、温州等地执教。
1925年,朱自清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文学研究,创作了散文(回忆录)~《背影》。
《背影》前半段写,朱自清去北大读书时期,他的父亲从南京去浦口火车站送别的情景。
《背影》后半段写到……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朱鸿钧看到《背影》老泪纵横。
透过《背影》,说父子恩情。使人有一种说不出口的感觉。案底是,老子夺取了儿子的全部工资,一个子儿也不给儿子留。儿子非常不满而出走。此情此景,不是父子情深,而是父子恩断。
拙以为,离开作文背景说作文《背影》是父恩。只说对了《背影》前半部分。读罢《背影》全文,结合前因后果,《背影》只能算一篇忏悔形式的散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父爱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