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ANX 发表于 2019-2-22 18:14

神话小说· 半个金碗 续集 一

半个金碗续集神话小说·半个金碗续集一在二维空间里,X轴Y轴为直角,叫做直角坐标系。我们还可以研究X轴Y轴为斜角的二维空间。在直角坐标系,直线与X轴夹角θ 。则直线y=λb ,其中λ=tanθ。当斜角坐标系,X轴Y轴为斜角ω时,则直线y=λb其中λ=sinθ÷sin(ω-θ)。很显然,当λ不变,b变换时,直线y=λb,λ是一族无数多条平行线。一当λ、b确定,则直线y=λb是唯一的,标注这点列的直线上某一点,就确定了非齐次坐标(x, λx+b)。在射影几何里,我们只要把x=x1÷x3,y=x2÷x3(x3≠0)说是这条直线上某点的齐次坐标。Ρ=(x1,x2,x3)。特别是x3=1,x1=x2,齐次坐标Ρ=(x, λx+b,1),各项除以x。则Ρ=(1, λ+b÷x,1÷x),假定x无穷大,x3=0,x2=λ 。此时Ρ=(1, λ,0),在几何意义上,是由斜率λ决定的无穷远点。因为三个有序数字x1,x2,x3,不能同时为0,同时为0就不表示一个点。话休细繁言归正道,上一回讲到acbd,四个侦查小组,去了无穷远点,s将顺着λ确定的方向跟踪acbd,四个侦查小组。我想到一个现象,如果我亲爱的半边破碗如果不动,acbd不会进入无穷远点,这其中是调查永穆陵后,ad两个小组隐藏过于秘密,整个疲劳作战的项目压在贝塔、西塔、截塔的π派平面。Βθζ前身是bc改组的。cb工作劳累过度,有罢工的嫌疑。当s求全责备时,全线都失控了。所以担当大任的c要调往第一线。就只有直接把指令粘贴到c。让这一步棋走活。S从西七宿中复制值年的奎木狼,粘贴一模一样的奎木狼做了坐骑。

S来到一个大海上,停止了脚步。举目四顾,水天一线,是个淡淡的圆圈。四周的地势都比这里低下。小小地球从西向东旋转,线速度每小时叁仟叁佰叁拾三里。越是维度高,线速度就越小。带动一个气流从赤道两侧分开。像一只冲锋舟分开的波浪。于是北半球的气流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那时戊戌浮夸,庚子大限之甲申月。酷热难当的日子。阳光直射海面,热气上升,冷气迅速填充。台风开始。它要削平大海无端的波浪,大海立将起来,气流继续逆时针旋转,水面形成一个硕大的漏斗,大海的冷热旋流,风与水纠缠不清,海水倒流。从无边大海一直扯到广东沿海,水借着风势登陆的一刹那,大海不干了。大海知道,水只有蒸发成气,才可以比台风登陆得更远,水的娘家之行,要以一种说得过去的体面之行。气流的风,像发疯了似的向厓山压过来。发出台风登陆的余威。作威作福了好一阵子,没有了对手,磨灭了斗志,自动消沉下来。厓山古战场的痕迹被倒灌的海水淹没了,被狂风扫平了,看得见看不见的痕迹消失的无影无踪。S茫然,说如果大海一开始就不陪地球旋转的气流斗,就会怎么样呢?那一定是冰川时期,相处两万年了,犯不着为八百年间的小事,去打扰更多的冤魂。

我拾起来一纸字角,上面有字“自南渡以来”。原本是北宋灭亡,宋室残余南逃临安,叫做南渡。羞羞答答,本是逃跑,说什么南渡。那日来到田府“紫荆花开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见到田谱载:田梦罴者,乃陈宜中也;省十一公族谱源流总序;省十二公谱序云:宋相梦罴公于南渡时迁居蕲春之大同乡田家桥等。何以谓之南渡来?那石氏也凑热闹渡淮。度淮应是文字脱漏。石谱九世祖石廪,却不认为白水之老谱,竟然老到那种程度。以为不存在善一,只能是万一。1250年渡淮,1351年回访,1386年洪武十九年首谱成牒。回访没有错讹吗?136年后首谱不会将错就错吗?老谱真的保留不了那么长久吗?宋人郑肖思题《画兰》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明朝末年,吴中久旱。崇祯十一年冬,苏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疏古井,僧人达始忽挖得一物,冲洗干净发现是一个铁函(即铁箱),打开后发现里面又有一个锡匣,匣内封有蜡漆,最里面有个纸包。是折叠成卷的《心史》稿本,内咸淳集、大义集、中兴集各一卷,共有诗250首,另有文30篇,前后自序5篇。全书深寄亡国之痛,对宋亡经过及蒙古征服后的时事言之甚详。这就是郑思肖《心史》发现的经过。郑起死于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享年六十又三岁。《心史》的铁匣子必是赵宋将灭时所藏吧!南宋灭亡于公元1279年,说明末崇祯该是1638年了。锡匣子保留的书,最少也在公元1279年。我们可以想象到,郑起的反元战争压迫的诗,从锡封到面世,该有360年了。【未完待续】

HJANX 发表于 2019-2-22 23:52

【半个金碗续集一接上页】石谱九世祖石廪说,至正十一年(1351年)辛卯。松顔首创修议,遣人参原籍之系以溯从来。到菱田。不是到白水,为何舍近求远呢?萬一公石兴宗死于1302年,离松顔公1351年创修于首,时间相隔只49年,万一公传给真一公,真一公传给松顔公,祖孙相距仅三世,天性之亲,面谈渡淮原委。岂有不知其讳?白水依据,说元之三俊窖谱,明之石薰获谱,窖谱年数二百四十年,就是铁也朽了。何况是纸质的谱呢?于是万一公其名就定了。万一公渡淮。从此写在谱里。其实这些证据都可以推翻的。万一公名兴宗,字克承,有文武才器。淳佑间,(或说庚戌1250年)仗策渡淮,时宋将入元,端宗景炎二年四月,淮人张德兴为安抚使,与刘源等起兵兴复,立寨太湖司空山,闻宗英勇且贤,表为都统辖,复黄州、寿昌军用。景炎正朔九月,元遣昂吉儿等袭司空山,破之,杀德兴,兴宗适归宿松。这个万一公在南宋理宗淳佑间就到达了太湖县棠梨畈。什么叫建炎正朔?建炎年号不止一年,所以就不能说建炎正月初一。即不会是建炎正朔。上文书说到临安兵败,继续抵抗元军。次年,元军攻占广东湛江,南宋朝廷迁居潮州浅湾,后又移上船队。改元景炎。坚持抗元斗争。那是公元1276年,就是说公元1276年。万一公还在淮南西路安抚使张德兴的司空山抗元义军队伍里。九月,元复陷寿昌,并遣昂吉儿部兵围司空山寨,最后元兵在司空山寨附近的洞内伏兵,偷袭得手,张德兴壮烈殉国,傅高亦遇难。可是石谱却说成“景炎正朔九月,”应该解读为建炎二年九月,而不是建炎正朔九月。从公元1277年九月司空山兵败,回溯到理宗淳祐庚戌,已经27年了。战后惊魂未定,因为兴宗公生于宋宁宗嘉定癸未,此时已是五十四岁的人了。开始来到宿松。公元1351年元朝至正十一年首次著谱,如果问菱田,曾经有个宋人叫什么参加了司空山反元起义军。菱田人能说实话吗?在安徽正闹反元农民起义的时候,元朝对反元极端仇视的时候,松颜公能照实说“不错,自己的爷爷兴宗公参加过反元,正是老家在菱田的某某人,把老家人和自己牵连到危险的位置上吗?”所以松颜公的记载不会那么逼真。就是松石谱对松颜公著谱也有两个版本。九世祖石廪说是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后来谱说是“洪武十九年(1386年)。石良告老还乡后,参菱田之系以朔源,首届族谱成牒。”同一个地点的谱,前后都矛盾。一段历史当面都修饰,求实必须煞费苦心。田家谱与石家谱都讲到司空山,都与张德兴有关。都有个渡淮南渡的渡字。明明赵宋南逃,却说渡。渡得那么含蓄。半个金碗一定有其他羞惭,而不敢直言,含蓄在某个家谱里。欲知后事,且听下回。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神话小说· 半个金碗 续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