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路遥先生咬文嚼字,旁征博引的评说令人烦:三言两语即可说清,你非得海阔天空说一通;貌似满腹经纶,实则 ...
有人说:“事情明摆着,一句好听的话不一定结交一个人,但一句不好听的话,就很容易得罪一个人,文章狗屁不如,但我还是显得很兴奋的样子,对他说:作品写得不错,文笔优美,构思精巧,主题深刻,内容生动,十分感人。如果照这样写下去,……。”如果我也像那个人说的,那么我就不是评论的炮手,就成了老江湖,求恶人所喜,为众人不齿,人家怎么看我路某,不也是“炮手老江湖”吗?到那时,人家把你的网名加上一个字,来评价我,是多么惹人烦啊!我不如,当你的文好,评一个好,当你文不好就说不好。不好的文,如果有好句子的,也不埋没掉,仍然要提出来讲好在哪个方面。如果好文,在评论里,依据你的简约,只要评两个字。“好文”。你一篇好文,就因为一句不够完美,依据你的简约,只要评两个字。“孬文”。才没有啥意思呢?不但没意思,就是在后来再继续写一篇“某某一文的再次说明”也不好。例如先生的一天发现要批评的,站出来发帖《乱象》,一天又发现批评的不妥,站出来发帖,关于《乱象》一文的再次声明。一文孽生出两文,岂不与简约相反,比我写的啰嗦的文,还要丑文(闻)了吗?难道那就不烦吗?将心比心,要是我,会把自己的失策称为烦的。人的心情有不同,我看了好文孬文,竭力追求它的卓越,吸收它的好的。不过我要谢谢你的提醒。先生辛苦了!可惜我一时半会儿还学不了你的简约——简约到那种程度。 我记得在二战时,当时列宁与法西斯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而当时的孟什维克(多数派)问列宁:为什么我们要与法西斯德国签订如此条约。列宁回答:苏维埃还很脆弱,为了争取踹息发展时间,我们不得不如此。孟什维克又问:这个踹息时间有多长?列宁回答:一个傻瓜提出的问题,十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了(俄罗斯谚语,全场大笑)。
而今,你路遥认为山人有失颜面的,就是那个《乱象》,及之后的认错《说明》。我笑你老朽不明事理,癞蛤蟆笑山鹰落地不飞。今坦然告诉你:
有一知情人示余:有一乡政府,与一名声显赫的“公司”,签订了钱权交易。而山人揭露了此事。惹得乡政府,县太爷大为光火,欲拿山人是问;且严查透露消息之人。
其实,山人并不惧之。唯我之友人为前途计,嘱余偃旗息鼓。无奈,余故而为之。
据此,可以看出,你貌似德高望重,却对腐朽淡然处之;反而嘲笑山人权宜之计。此既显得无知,更有为虎作伥之嫌。
我还是那句老话送你:犬吠骆驼行!阿弥陀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