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发表于 2017-5-10 11:20
还有一个疑问:安庆,马鞍山都是沿长江在一条线上,江淮一说恐怕容易使人误解。。。
浪花魂
发表于 2017-5-10 11:21
鬼谷子 发表于 2017-5-10 10:54
这个可能就不对了,从水流来看是顺下,从方位来看是东去。大江东去吗。
我从安徽省地图上看“马鞍山”感觉是在安庆的西北边。
浪花魂
发表于 2017-5-10 11:23
鬼谷子 发表于 2017-5-10 10:54
这个可能就不对了,从水流来看是顺下,从方位来看是东去。大江东去吗。
file:///C:\Users\浪花魂\Documents\Tencent Files\2038728306\Image\C2C\APSQ1OZ4LX07F5P5)QD626Q.jpg
file:///C:\Users\浪花魂\Documents\Tencent Files\2038728306\Image\C2C\APSQ1OZ4LX07F5P5)QD626Q.jpg
浪花魂
发表于 2017-5-10 11:25
鬼谷子 发表于 2017-5-10 11:20
还有一个疑问:安庆,马鞍山都是沿长江在一条线上,江淮一说恐怕容易使人误解。。。
嗯,先生说得有趣,也许是把地图倒过来看了
浪花魂
发表于 2017-5-10 11:49
鬼谷子 发表于 2017-5-10 11:20
还有一个疑问:安庆,马鞍山都是沿长江在一条线上,江淮一说恐怕容易使人误解。。。
嗯,是安庆的东北面,没错。“江淮”一词包含的地域很广,有江苏、河南、湖北安徽,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江苏安徽。马鞍山、安庆算是江淮中心地带了,因此,“马鞍山、安庆”同属“江淮”地带范围。我的拙作,是说友人虽远去他乡,但在马鞍山上只要一曲梅花,千里之外都能够听得见,当然这是一种诗词艺术的极度夸张,这里也当然包含不足千里的安庆更能够听得到的,并不只是指安庆能听得到马鞍山的梅花笛了。不知此解妥否?
江边一郎
发表于 2017-5-10 13:03
欣赏先生送友佳作!{:5_233:}{:5_233:}{:5_233:}
不老松
发表于 2017-5-22 19:12
堪称大师之笔{:5_233:}{:5_233:}{:5_233:}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5-23 07:39
{:5_233:}
为友人饯行一首
握别宜城兴未消,乘风破浪弄诗潮。马鞍山上梅花曲,千里江淮一笛遥!
迟赏先生好诗,请允许我提点看法,因为标题是“为友人饯行”,则“弄诗潮”,“千里江淮一笛遥”,两处夸张太过。(个见)不如弄笛出现诗乘兴,握别之后最多也是一江之隔。
利用先生原玉的每一个字,依韵,改成丁乙丙丁写法。作如下调整:
为友人饯行一首
宜城弄笛破风潮,马上梅花兴未消。浪里淮诗千乘曲,鞍山握别一江遥。
浪花魂
发表于 2017-5-23 08:37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5-23 07:39
为友人饯行一首
握别宜城兴未消,乘风破浪弄诗潮。马鞍山上梅花曲,千里江淮一笛遥!
迟赏 ...
其实我这首拙作始于前些时日在安庆诗词网上闻一位网友,暂别诗群赴马鞍山,故作此饯行。“千里江淮一笛遥”并非是指从安庆到马鞍山有一千里之遥,而是说:友人在马鞍山上吹起梅花笛,连整个千里江淮大地都能听到,这是诗词艺术上的一种极度夸张写法。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浪花魂
发表于 2017-5-23 09:24
江边一郎 发表于 2017-5-10 13:03
欣赏先生送友佳作!
谢谢一郎先生临赏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