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20 06:09

教侄,千万要慎重使用,通常是顶继的侄子。如果不是顶继则不用。有个出处。《晋书·皇甫谧传》,西晋中医针灸专家皇甫谧,别看他成名成家了,全得益与过继的婶娘-任氏。据皇甫谧幼年时父母双亡,便过继给了叔父,由叔父叔母抚养成人。他在幼时十分贪玩,到了20岁仍不喜欢读书,皇甫谧拿瓜果孝敬婶娘,婶娘哭了,说:又不是邻居孩子拖累了,又不要像孟母三迁,又不是皇甫谧不在身边陪着,像孔子讲的吃一头牛都不是孝心。莫不是我不如曾子杀猪那样得信于儿子,要不然皇甫谧何不长进?今后将靠什么本领过日子。任氏哭泣,唤醒了皇甫谧,开始发奋读书。后来叔父的孩子,到了读书的年龄,皇甫谧四十岁了,就不再过继给叔父。毕竟给叔父披麻戴孝了。另外,挽联、碑铭确有过誉的成分,相反,不可以用过谦的词,更不可以用自责不孝的词。传说木莲救母。木莲出生就送给了和尚师傅学徒,母沿街乞讨,后来死了,依据人间讲,没有陪伴长辈,算不孝,不孝,属于长辈没有尽到教育义务,师傅告诉他母亲死了,孩子懂得,哀怜死去的母亲,自己忏悔,活活地在母亲灵堂死去了。灵魂,一路追到阿鼻地狱,问清情由。鬼狱说,生前犯下了最大的罪。不得超度。于是用师傅赠送的法器(锡杖),打破了阿鼻地狱,放出无端定罪的八百万冤魂。因为犯条律,责令修善一世的木莲,变作黄巢转世收回。这家伙,记得前世今生。告诉他,第一要拿师傅试刀。大师傅躲在树洞里,小师傅躲在荷叶底下。起床砍树试刀,宰了大师傅,一看树流出血了,丢刀到池塘里,小师傅也杀了。传说从此大开杀戒,收复了八百万。这是宿松道士,写挽联注意的,再不孝也不言不孝子孙,再不值得也不说死者罪过。不让阎王判死后不得翻身的罪。既然鬼谷子先生写到【教侄】,如果人称恰好是披麻戴孝过继的,的确不能写【男】,也不能写【内侄】,也不能写【外侄】。古时候碑文,孝单,挽联,让人一看,一目了然。另外,也不可写晚,晚是对先来说的。先,是论年龄不该轮到他死,上有自己老人还活着。晚,就是该死的没有死。通常只在尾句写上【挽】字。太迷信了,讲究就多了。新社会新起新发,百不禁忌。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20 06:14

先生文本是很好的。顶赞!
因为我不知道是不是过继的情况。如果是,愚以为,可以改一下!

思继父音容,最是慈亲,教侄安居乐业,只何奈,椿寿八千春也短。叹传承伟德,怀仁敬佩,子孙封荫木神,竟如斯,一岁三年万倍长。这里引用了《庄子·内篇·逍遥游》,说楚南有一种树木叫冥灵,五百年一春,两千岁算一年。才落叶一次。上古还有一种树,叫椿寿神木,八千年一春,三万二千岁算一年。才落叶一次。
这里说,叔父,是仁慈的,过继的侄子得以安居乐业。但是古的八千年也很短。叔父的美德是上古传承的祖德,仁义可谓钦佩,子孙仰仗叔父这棵神木的福荫。竟然三万多年那么长久。封荫,是旧社会,家里有人受皇封,家里妻室,父母祖辈儿孙挂名一个官衔。

江边一郎 发表于 2017-4-20 11:29

欣赏嘉联!平仄,对仗均很好!{: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朱湾余耀田 发表于 2017-4-20 18:47

欣赏先生嘉联!确实对得很工整!值得我学习。{: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在此我在先生启发下,班门弄釜地也学原对,作一小对。起笑了!
憶音容,为姻慈亲,义薄云天该百岁。奈何之,寿椿也怨春风短;
嗟此刻,哀戚孝侄,情伤肺腑上三香,祭奠矣,家旺还缘福荫长!

鬼谷子 发表于 2017-4-21 15:59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7-4-20 06:09
教侄,千万要慎重使用,通常是顶继的侄子。如果不是顶继则不用。有个出处。《晋书·皇甫谧传》,西晋中医针 ...
谢谢先生,仔细看了,您这个说的是任氏教育侄子如何学成立业。皇甫相对其叔父母可能应当自称“侄男”,如果正式过继了,可能应当称“嗣男”。
我这个“教弟”、“教侄”是姻亲间的书面谦称。

浪花魂 发表于 2017-4-21 16:55

鬼谷子 发表于 2017-4-21 15:59
谢谢先生,仔细看了,您这个说的是任氏教育侄子如何学成立业。皇甫相对其叔父母可能应当自称“侄男”,如 ...
浅见以为我们今天写挽联如果是用典故最好化典无痕去表达其意,能让人一目了然或用能够比较好懂的典故,否则,连作者或爱好者都捉摸不透其意,还谈何让大众理解呢?

原上草 发表于 2017-4-24 10:37

迟赏{:5_233:}{:5_233:}{:5_233:}

雨中客 发表于 2017-4-24 16:12

{:5_233:}{:5_233:}{:5_233:}{:5_23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试写一副挽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