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记九月一号开学
也记九月一号开学长子出门到柳州,力捏胳膊才撒手,爷的额头皱纹多,娘的白发不是愁。
半年给我发电报,学费最迟到秋收,青衣换袍赐领带,方帽左前垂流苏。
次子出门到鄞州,力握钱包才撒手,舅在外地打工熟,暑寒两假不用愁。
隔月给我打点话,学费供养到退休,白衫黑裤赐皮鞋,换了方帽换流苏。
小女出门到广州,无力提包才撒手,爸的脖子向来硬,砸锅卖铁不低头。
周末给我发 Q Q,学费就从卡上抠,契阔七年回家转,不信老爸腰未勾。
{:5_233:}{:5_233:}{:5_233:}
诙谐有趣,苦中得乐! 鬼谷子 发表于 2016-8-24 10:14
诙谐有趣,苦中得乐!
谢谢先生赐分鼓励顶贴赞好!
回想供孩子读大学,真有说不完的感想。
大儿子读大学时,我赶上国家大量下岗,工资只保留个口粮钱。无奈,赶快回家种老婆孩子的承包地,秋后所有收入做了学费。那时寄信也慢,小事情不必通信,大事情就用电报联系。孩子本硕就念了本回来,得了个学士学位。
小儿子读大学时,我赶上即将退休,孩子娘舅在宁波打工,寒假暑假可以就近勤工俭学,挣点学费。读了本又升硕士。那时,打电话很方便,电报和寄信全免了。
小女读大学时,我已经退休了,儿子还可以贴补一点,倾其所有,仍然力不从心,孩子也要勤工俭学,放弃了七年的寒暑假不回来啊!几乎周日都发个QQ,也没有寄信,也没有电话,也没有电报,回来家,同屋男女老少都来看,有哭得稀溜溜的,有似乎认不识的,只我伸直腰,仰着脖子时不时朝女儿那边望望。在人群外边忙着张罗茶水。
我没有机会读大学,看着留守的孙辈们,想到当年的九月一号开学,浮想连连。先生,如果你是我,是不是也要记一个九月一号开学那?
风趣幽默!{:5_233:}{:5_233:}{:5_233:}{:5_233:} 周末给我发QQ,学费就从卡上抠,契阔七年回家转,不信老爸腰未勾。真实感人{:5_233:}{:5_233:}{:5_233:} {: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5_233:}{:5_233:}{:5_233:}又是开学季。。。记忆犹新
国运昌盛,书香馥郁。{: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 往事悠悠历历在目{:5_233:}{:5_233:}{:5_233:} 感谢家乡这么多的网友支持,精美地评论了这个帖子,使我的拙贴与你们的美名同时增加了光辉。就帖子中少数词作点解释,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词语解释【契阔,不信】,这个词一露面,多数网友就会想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个《邶风击鼓》,继而想到那个《邶风击鼓》里的悲凉的句子,死生契阔,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不我信兮。朋友,你们的猜想是对的。诗中的确有感伤。解释留守一词从略。如果当初,我不是那样纠结,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上,如今身前膝下,可能快乐会更多一些。附录《诗经·邶风·击鼓》全文
国风·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路遥何日回家在这里,顺便地聊表地翻译一下。击鼓声声催起床,演练刀枪像追羊。保家卫国向南打,不是一般筑城墙。领兵大哥孙子仲,陈宋叛乱渗得慌。回不了家亏承诺,忧心忡忡别儿娘。不知今夜宿何处,战马明晨死哪方。哪里去找难预卜,恐怕就葬阴林旁。生离死合对你说,与你不分配成双。嗟叹远离失信苦。嗟叹远离难回乡。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