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七七
话说七七七七为何节,区区笑不迭。浮夸织女星,宁说四方月。
此七七非抗日的七七事变,此七七是古老的中国文明。翻开家谱,东晋时期,不是男尊女卑,而是讲究士族庶族,讲究家族门庭。庶族,不一定就是贫民百姓,士族不一定就是富户。因为那时讲究谱堂分支,平民百姓里头有可能是显赫的家族哪一分支。
盛夏骄阳似火,七七,夏已末,秋将来,古时候,不问士庶,农家女子拾掇一下准备纺新纱了,宿松也有“七月笨,花上秤”。农家女谁的手儿最巧,那是需要评比的,因奇巧而注意七巧,后来定为双七。为七月初七,说这是最先的七七女儿节。手巧美誉织女。爱情悲哀最明显的朝代,就是东晋,士族庶族不通婚的,甚至不坐一条凳子,太过分了。那时男主外女主内,也有终年不得一见的,有如天地相隔,人间的爱情悲哀,惹得女儿节这一天哭的哭笑的笑。终归有男子作些女儿之态,姑且忘了女儿节,说成是中国式的情人节。可能更加文明。
早在夏朝就有农历,被收入《大戴礼记》中的第47篇。的《夏小正》,西汉戴圣《礼记·礼运》篇记载春秋时代孔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司马迁《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可见《夏小正》早就被孔子读过。即“吾得夏时焉”的月令夏小正一书。《夏小正》中说“初昏, 织女正东向”, 七夕节的黄昏,抬头可以望见夜空中银河贯穿南北,织女星散发着美丽的光辉,朝向银河东岸的牵牛星—这是天上。于是民间又有东土西天之说。东西地天是永远隔开的。由于《夏小正》讲到织女星,又被书生们编出了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渐渐地被人认为这一天是中国的情人节。
古人认为九为老阳,八为少阴,七为少阳,六为老阴,七七少阳重合不吉,需要少阴以平衡阴阳。遂将七七为中国的情人节。他们的理由是,单为阳,双为阴,它是从天园地方数学开来,古人知道圆的直径三倍就是周长,方的边长四倍就是周长,有“阳数奇而属天,阴数偶而属地。天圆径一而围三,三各一奇,故曰参天,三三而九,阳数从此而流行;地方径一而围四,四为二偶,故曰两地,二四合六,阴数从此而凝定。三二相合,是为五数,故图书之数,皆以五居中也。”
圆周长是直径的三倍,三有三个一为奇数,方周长是边长四倍,四有两个二偶数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天生于动,地生于静;阳为阴之偶,阴为阳之基;以体而言为天地,以用而言为乾坤,以道而言为阴阳。所谓二分为四者,两仪生四象也。谓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太少阴阳,为天四象;太少刚柔,为地四体;耳目口鼻以应天,血气骨肉以应地。
謬曰:七七为何节,区区笑不迭。浮夸织女星,宁说四方月。
解释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见《礼记·礼运》一句孔子言语孔子时代礼崩乐坏,孔子想考察夏朝商朝的礼制,说夏朝的后裔杞国人,找不到文献资料证据,我只得到夏朝节令书,商朝的后裔宋国人,找不到文献资料证据。我只得到商朝阴阳书,他们自己毁灭文献资料,如果有足够的文献资料证据,我就能证明前朝的礼制。言外之意,他们毁灭自己的文献资料,以致礼崩乐坏,说明原来夏朝商朝是礼制天下。《论语第三章》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
读先生作品,总能受到教益。
这篇感觉很是玄妙而复杂,木鬼一时怎么也找不到其中奥秘。
是不是说双星会八竿子打不着,是好事者凭空想象拉郎配?
{:5_220:}{:5_220:}{:5_220:} 牛郎织女的故事,好象最早见于【淮南子】和古诗么思九,好多野史根据民间传说皆有记载,大多曰,织女,天帝之女,居于河东……。歌颂的是爱情遗憾与反抗,自由婚姻。当然!何人得见?总之,人间至爱皆遗憾,世上真情尽沉疴!天上人间,大爱无疆!人间天上,至情有憾!为先生的千古疑问点赞!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
{:5_233:}{:5_233:}{:5_233:} {:5_233:}{:5_233:}{:5_233:}{:5_233:}{:5_233:}赏读佳作,能学道教又习易经.受益非浅. 织女星的故事很早很早!
比淮南子早吗?比礼记早吗?比春秋早吗?请允许我细说。西汉时刘邦之子刘长,文帝八年,公元前172年废除淮南厉王刘长的王位,厉王绝食死于路途。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文帝把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分给厉王的三个儿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因为刘安是嫡长子,承袭帝位称淮南国王,他和他的手下著作了一部全书,名曰《淮南子》。也就是说,淮南子最早不过在公元前164年。再说《大戴礼记》是《礼记》的一个更早的校订本。《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历经多少朝代反孔,历经战火纷飞,但今仅存三十九篇。其余的四十六篇。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38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3篇)、第六十一篇(1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4篇),至迟在唐代已亡佚。《月令·夏小正》就是其中一篇,相当珍贵,记录的是夏朝的事和天文、星宿、气候、农猎。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从《论语第三章》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和《礼记·礼运》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可知孔子在杞国找到了《月令夏小正》,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的孔子比,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64年早多了,更何况《夏小正》出在夏朝。夏朝(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年)的记载就更加古老,那个古老的东西,我将附录于后。一、《夏小正》正文二、比《礼记》更早的《大戴礼记》中的第47篇,《夏小正》翻译。因为《大戴礼记》也未著录于《汉书·艺文志》,所以路遥何日回家认为,《大戴礼记》中的第47篇,很有可能就是孔子翻译的《夏小正》。《夏小正》记载了参星南门星织女星北斗星等的位置,因节令不同晨昏各异。七月记载了“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十月记载了“织女正北乡,则旦。”可见织女星的故事很早很早!到底是多少年,请允许我推知依据五月,参则见,初昏大火中,参星取参宿七,大火就是古人称为鹑火的心宿二,可以推算出书的年代,我以枣庄北边的木石镇地标北纬35度推算,按五月夏至,辰4点48分,昏7点20分,也就是说夏至时节,我居住点348度为辰,而昏在198度,依据节令夏至198加6度等于204度。这些恒星与地球是有变化的,根据《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一书,知道心宿二,每500年几乎6.6度,公元前1000年,二十八宿的心宿为204.5度。依此推算,此书成于公元前950年。当你看到五月夏至,初昏大火中,又有异议,我认为,此时的中字应该为当空。可见在这以前有人还著作过此书,此时是观察校订的,到底开始是什么时候为第一次呢?请看参则见。就知道第一次在公元前2200年,在公元前950年有人修订过,到了公元前500年孔子收藏了。推算过程如下:参宿七和心宿二作为夜空第七和第十五亮星,在天尚未全黑时应该是可以看到的,现在晨昏最低标准太阳地平线下6°,作为五月天的晨昏前后观测时间的标准。6°意味观测在昏后24分钟和旦前24分钟进行《夏小正》十一月冬至,那么夏至应在五月,故可以首先以夏至日来分析《夏小正》五月的天象这样夏至昏中星应处在204°,旦中星应处在342°,旦东星应处在72°。对照数据,心宿二在公元前1000年的赤经值为204°.5,说明《夏小正》五月的天象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才开现。而所谓的“参则见”,指的是天刚朦朦亮时参星处在东方地平线上28°.6处,“参则见”就是“参星东侧见”之义。参宿七公元前2500年26.3度,公元前2000年32.0度,则在公元前2200年
附录夏朝的月令奇书《夏小正》原文正月:启蛰。 雁北乡。雉震呴。鱼陟负冰。 农纬厥耒。初岁祭耒始用。囿有见韭。 时有俊风。寒日涤冻涂。 田鼠出。农率均田。 獭献鱼。鹰则为鸠。 农及雪泽。初服于公田。采芸。鞠则见。初昏参中。斗柄县在下。柳稊。梅、杏、杝yí桃则华。缇缟。鸡桴fú粥。二月:往耰yōu黍,禅。初俊羔助厥母粥。绥多女士。丁亥万用入学。祭鲔wěi。荣菫jǐn、采蘩fán。昆小虫抵蚳chí。来降燕。剥媆nèn。有鸣仓庚。荣芸,时有见稊,始收。三月:参则伏。摄桑。委杨。䍷【这里有一个异体字我打上去又丢失了,左边一个羊字,右边一个韋字,读委字音,】wěi 羊。螜hú 则鸣。颁冰。采识。妾、子始蚕。执养宫事。祈麦实。越有小旱。田鼠化为鴽rú。拂桐芭。鸣鸠。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鸣札。囿有见杏。鸣蜮yù。王萯fù秀。取荼tú。秀幽。越有大旱。执陟攻驹。五月:参则见。浮游有殷。时有养日。乃瓜。良蜩tiáo鸣。启灌蓝蓼。唐蜩鸣。初昏大火中。煮梅。蓄兰。菽糜。颁马。将闲诸则。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煮桃。鹰始挚。七月:秀雚huán苇。狸子肇肆。湟潦生苹。爽死。荓píng 秀。汉案户。寒蝉鸣。初昏织女正东乡。时有霖雨。灌荼。斗柄县在下则旦。八月:剥瓜。玄校。剥枣。粟零。丹鸟羞白鸟。辰则伏。鹿人从。鴽为鼠。参中则旦。九月:内火。遰dì鸿雁。主夫出火。陟玄鸟蛰。荣鞠树麦。王始裘。辰系于日。雀入于海为蛤gé 。十月:豺祭兽。初昏南门见。黑鸟浴。时有养夜。玄雉入于淮,为蜃。织女正北乡,则旦。十一月:王狩。陈筋革。啬sè人不从。陨麋角。十二月:鸣弋。元驹贲bēn 。纳卵蒜。虞人入梁。陨麋角。
附录《大戴礼记·第四十七》夏小正——(古典翻译的《夏小正》)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雁北乡。先言雁而后言乡者,何也?见雁而后数其乡也。乡者,何也?乡其居也,雁以北方为居。何以谓之居?生且长焉尔。“九月遰鸿雁”,先言遰而后言鸿雁,何也?见遰而后数之,则鸿雁也。何不谓南乡也?曰:非其居也,故不谓南乡。记鸿雁之遰也,如不记其乡,何也?曰:鸿不必当小正之遰者也。雉震呴。震也者,鸣也。呴也者,鼓其翼也。正月必雷,雷不必闻,惟雉为必闻。何以谓之雷?则雉震呴,相识以雷。鱼陟负冰。陟,升也。负冰云者,言解蛰也。农纬厥耒。纬,束也。束其耒云尔者,用是见君之亦有耒也。初岁祭耒始用骝。初岁祭耒,始用骝也。骝也者,终岁之用祭也。其曰“初”云尔者,言是月始用之也。初者,始也。或曰:祭韭也。囿有见韭。囿也者,园之燕者也。时有俊风。俊者,大也。大风,南风也。何大于南风也?曰:合冰必于南风,解冰必于南风;生必于南风,收必于南风;故大之也。寒日涤冻涂。涤也者,变也,变而暖也。冻涂也者,冻下而泽上多也。田鼠出。田鼠者,嗛鼠也,记时也。农率均田。率者,循也。均田者,始除田也,言农夫急除田也。獭献鱼。獭祭鱼,其必与之献,何也?曰:非其类也。祭也者,得多也,善其祭而后食之。“十月豺祭兽”,谓之“祭”;“獭祭鱼”,谓之“献”;何也?豺祭其类,獭祭非其类,故谓之“献”,大之也。鹰则为鸠。鹰也者,其杀之时也。鸠也者,非其杀之时也。善变而之仁也,故其言之也,曰“则”,尽其辞也。农及雪泽。言雪泽之无高下也。初服于公田。古有公田焉者。古者先服公田,而后服其田也。采芸。为庙采也。鞠则见。鞠者何?星名也。鞠则见者,岁再见尔。初昏参中。盖记时也云。斗柄县在下。言斗柄者,所以著参之中也。柳稊。稊也者,发孚也。梅、杏、杝桃则华。杝桃,山桃也。缇缟。缟也者,莎随也。缇也者,其实也。先言缇而后言缟,何也?缇先见者也。何以谓之?小正以著名也。鸡桴粥。粥也者,相粥之时也。或曰:桴,妪伏也。粥,养也。 二月:往耰yōu黍,禅。禅,单也。初俊羔助厥母粥。俊也者,大也。粥也者,养也。言大羔能食草木,而不食其母也。羊盖非其子而后养之,善养而记之也。或曰:夏有煮祭,祭者用羔。是时也,不足喜乐,善羔之为生也而祭之,与羔羊腹时也。绥多女士。绥,安也。冠子取妇之时也。丁亥万用入学。丁亥者,吉日也。万也者,干戚舞也。入学也者,大学也。谓今时大舍采也。祭鲔。祭不必鲔,记鲔何也?鲔之至有时,美物也。鲔者,鱼之先至者也,而其至有时,谨记其时。荣菫、采蘩。菫,菜也。蘩,由胡;由胡者,蘩母也;蘩母者,旁勃也。皆豆实也,故记之。昆小虫抵蚳。昆者,众也,由魂魂也。由魂魂也者,动也,小虫动也。其先言动而后言虫者。何也?万物至是,动而后著。抵,犹推也。蚳。蚁卵也,为祭醢hǎi也。取之则必推之,推之不必取之,取必推而不言取。来降燕。乃睇燕乙也。降者,下也。言来者何也?莫能见其始出也,故曰‘来降’。言‘乃睇’何也?睇者,眄也。眄者,视可为室者也。百鸟皆曰巢,突穴取与之室,何也?操泥而就家,入人内也。剥媆nèn。以为鼓也。有鸣仓庚。仓庚者,商庚也。商庚者,长股也。荣芸,时有见稊,始收。有见稊而后始收,是小正序也。小正之序时也,皆若是也。稊者,所为豆实。 三月:参则伏。伏者,非亡之辞也。星无时而不见,我有不见之时,故曰伏云。摄桑。桑摄而记之,急桑也。委杨。杨则苑而后记之。æ羊。羊有相还之时,其类ææ然,记变尔。或曰:æ,羝也。【这里有一个异体字我打上去又丢失了,左边一个羊字,右边一个韋字,读委字音,文中今用æ代替】螜则鸣。螜,天蝼也。颁冰。颁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采识。识,草也。妾、子始蚕。先妾而后子,何也?曰:事有渐也,言事自卑者始。执养宫事。执,操也。养,大也。祈麦实。麦实者,五谷之先见者,故急祈而记之也。越有小旱。越,于也。记是时恒有小旱。田鼠化为鴽。鴽,鹌也。变而之善,故尽其辞也。鴽为鼠,变而之不善,故不鴽尽其辞也。拂桐芭。拂也者,拂也。桐芭之时也。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鸣鸠。言始相命也。先鸣而后鸠,何也?鸠者鸣,而后知其鸠也。 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南门者,星也。岁再见。壹正,盖大正所取法也。鸣札。札者,宁县也。鸣而后知之,故先鸣而后札。囿有见杏。囿者,山之燕者也。鸣蜮。蜮也者,或曰,屈造之属也。王萯秀。取荼。荼也者,以为君荐蒋也。秀幽。越有大旱。记时尔。执陟攻驹。执也者,始执驹也。执驹也者,离之去母也。陟,升也。执而升之君也。攻驹也者,教之服车,数舍之也。 五月:参则见。参也者,伐星也,故尽其辞也。浮游有殷。殷,众也。浮游,殷之时也。浮游者,渠略也,朝生而莫死。称“有”,何也?有见也。觖则鸣。觖者,百鹩也。鸣者,相命也。其不辜之时也,是善之,故尽其辞也。时有养日。养,长也。一则在本,一则在末,故其记曰“时养日”云也。乃瓜。乃者,急瓜之辞也。瓜也者,始食瓜也。良蜩鸣。良蜩也者,五采具。匽之兴,五日翕,望乃伏。其不言“生”而称“兴”,何也?不知其生之时,故曰“兴”。以其兴也,故言之“兴”。五日翕也。望也者,月之望也。而伏云者,不知其死也,故谓之“伏”。五日也者,十五日也。翕也者,合也。伏也者,入而不见也。启灌蓝蓼。启者,别也,陶而疏之也。灌也者,聚生者也。记时也。鸠为鹰。唐蜩鸣。唐蜩者,匽也。初昏大火中。大火者,心也。心中,种黍、菽、糜时也。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菽糜。以在经中,又言之时,何也?是食矩关而记之。颁马。分夫妇之驹也。将闲诸则。或取离驹纳之法则也。 六月:初昏斗柄正在上。五月大火中,六月斗柄正在上,用此见斗柄之不正当心也,盖当依依尾也。煮桃。桃也者,杝桃也;杝桃也者,山桃也;煮以为豆实也。鹰始挚。始挚而言之,何也?讳杀之辞也,故言挚云。 七月:秀雚苇。未秀则不为雚苇,秀然后为雚苇,故先言秀。狸子肇肆。肇,始也。肆,遂也。言其始遂也。其或曰:肆杀也。湟潦生苹。湟,下处也。有湟,然后有潦;有潦,而后有苹草也。爽死。爽也者,犹疏也。荓秀。荓也者,马帚也。汉案户。汉也者,河也。案户也者,直户也,言正南北也。寒蝉鸣。寒蝉也者,蝭dì蟧liáo也。初昏织女正东乡。时有霖雨。灌荼。灌,聚也。荼,雚苇之秀,为蒋褚之也。雚未秀为菼,苇未秀为芦。斗柄县在下则旦。 八月:剥瓜。畜瓜之时也。玄校。玄也者,黑也。校也者,若绿色然,妇人未嫁者衣之。剥枣。剥也者,取也。粟零。零也者,降也。零而后取之,故不言剥也。丹鸟羞白鸟。丹鸟者,谓丹良也。白鸟,谓闽蚋ruì也。其谓之鸟,何也?重其养者也。有翼者为鸟。羞也者,进也,不尽食也。辰则伏。辰也者,谓星也。伏也者,入而不见也。鹿人从。鹿人从者:从,群也。鹿之养也离,群而善之。离而生,非所知时也,故记从、不记离。君子之居幽也,不言。或曰:人从也者,大者于外,小者于内率之也。鴽为鼠。参中则旦。 九月:内火。内火也者,大火;大火也者,心也。遰鸿雁。遰dì,往也。主夫出火。主以时纵火也。陟玄鸟蛰。陟,升也。玄鸟也者,燕也。先言“陟”而后言“蛰”,何也?陟而后蛰也。熊、罴、貊、貉、鼶sī、鼬yòu则穴,若蛰而。荣鞠树麦。鞠,草也。鞠荣而树麦,时之急也。王始裘。王始裘者,何也?衣裘之时也。辰系于日。雀入于海为蛤。盖有矣,非常入也。 十月:豺祭兽。善其祭而后食之也。初昏南门见。南门者,星名也,及此再见矣。黑鸟浴。黑鸟者,何也?乌也。浴也者,飞乍高乍下也。时有养夜。养者,长也;若日之长也。玄雉入于淮,为蜃。蜃者,蒲卢也。织女正北乡,则旦。织女,星名也。 十一月:王狩。狩者,言王之时田也,冬猎为狩。陈筋革。陈筋革者,省兵甲也。啬sè人不从。不从者,弗行。于时月也,万物不通。陨麋角。陨,坠也。日冬至,阳气至,始动,诸向生皆蒙蒙符矣,故麋角陨,记时焉尔。 十二月:鸣弋。弋也者,禽也。先言“鸣”而后言“弋”者,何也?鸣而后知其弋也。元驹贲bēn 。元驹也者,蚁也。贲者,何也?走于地中也。纳卵蒜。卵蒜也者,本如卵者也。纳者,何也?纳之君也。虞人入梁。虞人,官也。梁者,主设罔罟者也。陨麋角。盖阳气旦睹也,故记之也。
路遥何日回家 发表于 2016-8-9 19: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附录《大戴礼记·第四十七》夏小正——(古典翻译的《夏小正》)正月:启蛰。言始发蛰也。雁北乡。先言雁而 ...
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3.pnghttp://www.ssbx.me//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8.png为先生博学,这么好的记性真诚点赞!致大礼!
页:
[1]
2